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71427.html本期导读
灵感不是天才独有的,而是人人本自具足
灵感不是灵光乍现的偶然态,
而是默认的正常态
我们都想追逐做事有灵感,有心流,因为灵感和心流能创造无以伦比的体验,让思想像开闸一样灵感哗哗不断,把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一扫起而光,完全沉浸在自己创作的节奏里,忘了时间,也忘了身处何处。
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里,著名作曲家亨得尔终于等到灵感来临,心流涌动,脑子里的音符快速组合成乐曲,一章接一章,他忙不迭的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接连两周几乎没合眼,写下让贝多芬都为之震撼的《弥赛亚》。
乐曲完成后他才安然能睡个好觉。灵感能带来无限的创造力。
心流时刻也是一个人灵感来临的时刻,也是高光时刻。
很多人觉得灵感就应该像亨得尔写《弥赛亚》一样,大江大河般奔涌不停最终能成为作品;认为灵感是缪斯女神的眷顾,可遇不可求;灵感需要时间的积累,耐心的等待。
其实这都是对灵感和心流的误解。
01、灵感是什么?
灵感是厚积薄发
灵感不是玄学,不是不可触也不可及的状态,不是什么绝世武功,普通人怎么学都学不会。
赖声川说:灵感就是瞥见已存在于你脑中的事物,或组合已存在于你脑中事物的刹那。
意思就是说,灵感是已经存在你脑子里的事物,而不是什么玄妙的,需要神性才能给予的东西。
比如说:看书时觉得某个文句很受感动,你记录下自己的感悟;经过思考,你重组了讲课的PPT;被贵人指点,知道自己要创什么业;甚至做饭的时候突发奇想,做个了新菜。这些都是属于灵感的时刻,心流的时刻。
每当沉浸在这种特殊时间内,不论长短,都会觉得价值感满满,人生充满动力。
想一想每个人会多或少都会有灵感流淌的时刻,只不过很多人不会去记录这些脑子里闪过的只言片语、想法而已。
人人都能有灵感时刻
既然灵感不是灵光乍现,不是玄学,那灵感是怎样从脑子里生长出来的呢?是怎么破土而出的?
赖声川说:灵感已存在于脑中。我所有的灵感都有脉络可寻,都不是我陌生的东西,都来自我已有的积累。也许你会想到,以前老师说多读点好书,多经历点事儿,就是为这个。你所有的积累,都成为你的档案柜。
灵感需要有足够的土壤、水分、养料才能长出一株小苗。因此,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吃过的饭,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都是你的积累,都是灵感的养料。
所谓“灵感”,都是厚积薄发。
02、提升灵感流淌的几率?
灵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加强
灵感能带来创造力和价值感,要是每个人都能增强这种技能,那工作的效率不就自然提升了吗?查理芒格说,凡事背后必有道理。灵感背后也有它特殊的产生原理。
灵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加强的,因为灵感本身也是一种技能,通过学习可以习得。总结了很多名人在工作中对灵感的管理,这三种方法都有利于灵感的激发和流淌。
1随时记录有输入就要有输出
很多时候看一篇公号文,一页书,对某个观点或者文句会特别有感觉,但是想着后面还有更精彩的部分,就暂且放下感觉继续阅读,等着看完再想再汇总触碰你的地方。往往都是不了了之。
下次再遇到打动你的时刻,就要立马喊停,把阅读停下来,快速打开备忘录或者笔记本,记录下你的感受和思考过程,哪怕是只言片语。这就是对灵感抓取的培养。
我们要像八爪鱼,充分展开触须,对脑中呈现的所见所闻所感保持敏感。随时记录就是锻炼敏锐度的好办法。
《五种时间》的作者王潇说,她经常在浴室放一本防水笔记本,就是为了记录下脑子里忽然迸发的思思妙想,这些都是碎片化的小文句,小点子,但不要忽略它们的重要性,她写的好几本书都是通过这些小文句延展开成章成篇的。
看完一部电影、一个有意思的视频、还有一个小故事,如果觉得好,就让自己试着写出感受,有哪些观点可以提炼,甚至做到复述进行输出。
这些都可以当成刻意练习来锻炼灵感的流淌,会让你在总结问题、阐述观点上越来越熟练。
2要有仪式感:培养专注时刻
发现没有,我们初中高中,面对语文考试的-字作文,大都不用特别费劲都能完成字数。是因为在考试这个特殊的场域,我们会高度集中,在规定的时间内按量完成任务。
这就是特殊场域的作用,离开这里或者这个情境,做这件事也就没那么高的效率了。比如你在图书馆看书就很专注,但是在家就容易被打扰;在自己的办公室写方案就很顺畅,把工作带到其他场合想问题就容易卡壳。
这种特殊场域和情景就是仪式感的一种。
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他一直都是早起,泡杯咖啡就会来到窗子边看着黑夜的星空。醒来时,通过睡眠消化了过去的信息和情绪,在这个面对星空的时间点思考,就会有95%在思考人生的走向,5%留在过去。让大脑不要总被过去所占有。通过黑夜的天空,所以他会思考今天、今年非做不可的事情是什么,接下来就专注于10几个小时的工作中去了。
有的人喜欢在工作的时候泡一杯咖啡,一杯茶,就会进入状态;王潇就喜欢在浴室这个情境,泡个澡,一洗澡就会有很多想法往外冒,她说她很多书的开头,结尾,重点断落都是在洗澡的时候出现的,她会立马专注的记录。
寻找让自己感到经常奇思妙想的情境或者地点,这就是你的灵感出发地。
3经常冥想:觉知各种念头
冥想,是乔布斯不断训练自己大脑的方式。
他不断地通过冥想来觉察,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洞察力,并日益敏锐。
每当乔布斯要做重要抉择前,都会闭目静坐,展开冥想。他认为,当心定下来的时候,直觉会非常的清晰、敏锐,可以透过纷扰的表面,看到实物的本质。这也是灵感流淌的时刻。
冥想就是对自身欲望的觉察。
乔布斯对冥想的描述是,当你静坐下来时,你会发现你无法静坐,你的内心充满焦躁,但是如果你不断练习与尝试,久而久之,你就会平静下来,此时,你的直觉就会开始发展,开始延伸,开始能感觉为什么自己的内心会如此焦虑,你开始能够聆听自己的内心。
觉察是提升内在修行的第一步,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就对认识自己更深入一层。每一次和自己相遇的过程也就是灵感流淌的过程。
李善友教授说,灵感不是天才独有的,而是人人本自具足。灵感流淌,也不是灵光乍现的偶然态,而是默认的正常态。越能觉知自己灵感流淌的时刻,越能加深这种能力。
祝你每天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