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在部分中老人眼里,科学的地位,真的很低。
医院小儿外科急诊来了个被开水烫伤了3天的小朋友。
乍一看,医生们吓了一大跳:小朋友创面“长”了密密麻麻的毛,就像个“金刚狼”。
仔细一问,原来家里老人相信偏方,说猫毛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就把家里一只猫的毛全剪下,敷在小朋友的创面上。
但是,小朋友的创面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感染。
不听老人言,多活几十年。
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小时候手轻微烫伤后,奶奶说“涂盐”,更疼或者没用之后,“再淋点酱油”,实打实的烟熏猪手。
但我们小时候很听话,因为大人知道一切答案。
“经验主义”偏方还能信吗?
猫毛敷烫伤不是偏方第一次失误,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如果上面的新闻是天方夜谭、偏方中的偏方,那么香灰止血你一定知道。
鲁迅《祝福》中这样写:“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血呢!”
年以中医为主题的古装剧《女医·明妃传》中也有这样的情节:女主角谈允贤去庵里祈福时,听闻许多百姓前来求香灰,用它止血治病。
《*神》中:高进从山坡跌落陷阱被救,满头鲜血。阿婆说“这些香炉灰一半外敷。”
“一半冲水给他喝,一定管用。”
“怎么会不行呢?以前刀仔一天撞几次头呀,都是这样敷的啦。”
从古至今,走南闯北,纵横东西,跨越海峡,偏方像野草一样疯狂与顽强。
那么,香灰止血靠谱吗?
香灰是燃烧后的产物,含有丰富的钙离子。当伤口流血的时候,如果在伤口抹上香灰,那么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的钙离子会在血浆中释放出来,参与伤口的凝血机制,加快伤口的愈合。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香灰对血液凝固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但是,(敲黑板)香灰还有大量细菌,在实际中,用香灰进行伤口处理,可能将细菌带入伤口内,引起创面感染!
在如今一片创可贴就可以轻松搞定的情况下,用香灰止血非常落后,不推荐。
经验主义,是大多数偏方的本源。
在科技尚不发达、西方的现代医学体系尚未明确的年代,依靠前人经验总结判断,是最简单的应急逻辑。
经验主义更大的弊端在于,其针对的个体数量多寡不一,个体间的差距也十分巨大。
与遍地开花的偏方和秘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家庭对于普通病痛的正规治疗知识缺乏。
这其中有祖辈听风就是雨的“功劳”、医疗水平局限的“无奈”,也有我们得过且过的“不负责”。
孩子受伤了,我们心疼孩子,老人也心疼孩子。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却用错了方式。
那么,比起医学,为什么偏方更容易让人有执念呢?
偏方——希望和懒惰
相信偏方的人,可能是因为希望。
人一旦病起来,只要有点希望就会拼命想抓住,偏方在绝境之下,也有点救命稻草的意思。
剑走偏锋,或有奇效。就如分子靶向治疗有幸运儿一样,民间偏方也存在幸运儿。
骨折的孩子,妈妈心急如焚,生生逼着他吃了许多活的鼠妇,因为偏方里说吃鼠妇骨头长得快。
高血压是要终身服药的病,听说玉米须煮水能改善?
那就喝吧,反正玉米能吃,玉米须肯定没*,万一真有用呢?
有时候会看到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请不要惊讶,他可能刚看了营销号的推送,说葡萄皮可以防癌。
防什么癌?不知道。
为什么能防癌?不记得。
反正就是葡萄皮有好处,并奔走相告一众小姐妹,葡萄皮是个好东西。
类似的还有“鱼腥草防癌”、“红豆杉制成水杯防癌”......
然而灵丹妙药真的这么简单吗?
任何健康食物都是有益身体的,任何好东西吃多了都是不行的。
说到底,这些道听途说,顶多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
电视剧《暖春》,一家人听说吃只蚂蚱可以治疗不孕不育。
另一部分迷信偏方的人,则开启了“大脑节能模式”,也就是懒惰。
如果小时候有涂抹酱油成功治疗烫伤的经验,那么成年后大概率是不会抵触同样的偏方,还会把偏方传给接触的人。
因为在他眼里,这是个“确定性”的事件。
科学之所以难普及,是因为小心求证和疑者存疑的原则,违反了人性中怠惰的一面,太多人对此感到心累。
而用已有的“确定性”经验去解决问题,是最不需要思考、最简单舒适的,是大脑的节能模式。
错误的方案总比没有方案更受欢迎。
在一家人都手足无措的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提供出偏方,看上去就更“可信”了。
据理力争,谨遵医嘱
儿科医生这样评价偏方:
孩子生病,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建议家长尽量带孩子来面诊,这样各项检查才能做足做齐。
孩子们实在娇弱,更不会描述自己病情,太怕误诊。
我见到很多家长对着育儿书,在网站搜索,甚至道听途说一个偏方,觉得跟孩子症状对上了,就用上。
甚至上次医生开的方子,感觉这次孩子病得差不多,就用上了。这太可怕了!
单单一个咳嗽,原因都很多,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是过敏还是异物?家长怎么诊断得清?
我们不是科研人员,孩子也不是小白鼠。
当孩子将柔软娇嫩的小手伸出来,交给我们的时候,交出的是信任更是生命健康。
通用的妙方难寻,通用的道理可要牢记——
如果有什么事看上去好得令人难以置信,那你最好别信。
如果有什么事听上去不可思议,那请果断拒绝。
越是情况危急,越要警惕各种偏方,在手足无措中,很多人容易缺乏判断。
所以一定要在平时多多留心科学医学的基本常识,尽可能的避免在慌乱中做出伤害孩子的选择。
因为世上的事情大都不可逆,稍有不慎,就是承担不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