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博士写论文解释科学擀面走红,他说灵 [复制链接]

1#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位西工大校友张亚辉创作的10w+文章刷了屏:《手擀面加工过程中的非线性力学及热力学问题》。

朋友圈截图和文章评论区截图

非线性力学,热力学,怎么原本司空见惯的手擀面也变成学术论题了?

看到这篇文章,小编也是一头雾水,不过读过一遍后,才发现很多烹饪经验都有物理知识的支撑。比如为什么要饧面(也称醒面),为什么卷着擀面效率更高,为什么面片的边缘在擀面过程中翘起……可以说,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物理知识的力量与魅力。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文章的作者,西工大级硕士毕业生张亚辉。

他是这样解释的:根据有关材料塑形流动的原理,擀面杖的前进方向是面片的主变形方向,面片的体积不变,延展越大,厚度减小越大。如果只是从一侧擀到另一侧,面片中心会一直处在主变形方向,就会一直变薄,最后得到的面条就会粗细不均;而如果先从边缘擀起,就会在中心地带形成高地,保证了中心的厚度,最后得到的面条就是下面的样子了/p>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位脑洞大开的校友,小微和张亚辉学长取得了联系,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学长。

张亚辉

年高考考入西工大,级硕士毕业生,现于巴黎萨克雷大学攻读固体力学博士。

图为萨克雷大学所在地法国巴黎

灵感来源于生活

在做手擀面的时候,忽然想到,自己擀面的方式不就是应用了自己在本科期间学到的力学原理吗?于是就打算写一篇文章来总结这些知识。

张亚辉说,他写的文章看似是篇“手擀面”学术论文,其实是一篇科普文。生活中很多平常的事物,其实背后都有值得探索的奥妙。得到的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但这一路探索的过程,实在是学习工作之余的一大乐趣。

苦中带甜的科研生活

对很多人来说,留学的道路并不是一路鲜花与掌声。实验室中的磕磕绊绊,科研中的重复与迷茫,处于异国他乡的孤独都考验着他们的毅力与耐心。张亚辉说,做科研一定要专注,要让自己看到努力的成果。

平时很忙碌,只有偶尔的休闲时间,才能琢磨一些文章自娱自乐,他写过新奇的科普小文,写过引人深思的异国趣闻,也写过科研人独有的自嘲段子。这些文章不仅让他得到了表达自己的快乐,也让他收获了很多喜欢读他文章的朋友。

张亚辉硕士毕业时和导师朱继宏教授合影

张亚辉和博士导师ZiadMoumni教授合影

时间要过得有意义

“一路走来,感触最多的就是要珍惜时间。”

回首在母校的经历,张亚辉格外重视时间的价值,有些人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游戏上,也许在娱乐时不以为意,但在未来反思的时候,就会为当初的碌碌无为感到后悔。也许每个人分配时间的方式不尽相同,但一定要让时间过得有意义。

持笔咏志,以文抒怀。张亚辉选择写文章作为业余爱好,体现了他珍惜时间的想法。在忙碌的科研生活之余,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不仅让自己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也让自己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充实自己,影响他人。

张亚辉学长博士期间的二位师兄,他们现在是西工大无人系统研究院副教授,左为王骏,右为谷小*

找到自我,成就自我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可以在学界,可以在职场。大学期间不论上自习、当学霸,还是跑社团、追求课外生活,都没错,喜欢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就好。唯有一条,不要浑浑噩噩荒废光阴。

——写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从西工大走出的科研人,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创造成果,也可以起兴挥毫,让知识走进大众的生活。跳出现象,追寻本质,相信会有更多的工大学子能秉承这样的探索精神,在时代的巨浪中举起开拓创新的旗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