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希古幽怀论傅抱石的传统绘画师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和控制 https://m.39.net/disease/a_6198022.html

傅抱石绘画审美思想观念的确立和艺术风格特色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渠道和渊源,传统绘画、现代西方绘画、日本绘画、欧洲水彩画都成为他学习、师法与借鉴的来源,注重写生创作、积极从大自然万千物象和时代的变迁中获得绘画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也成为傅抱石颇为重要的创作取法渠道之一。毫无疑问,对我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继承、接受和学习是傅抱石绘画取法最为重要的渠道和源泉之一,傅抱石不断从传统中汲取绘画创作的精华和内蕴,获得了源源不尽的绘画审美思想观念、绘画创作题材、主题和笔墨技法。傅抱石依靠对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学习、研究与继承,创造性地进行中国画创作,确立出了深具自我个性特色的绘画审美特征和绘画风格新面貌。本文试对傅抱石的传统绘画师承及其创造性拓展的渊源略作论述。

一、傅抱石善于从美术史论中汲取创作的题材和营养,将中国画的取法师承推到上古至秦汉,从中国绘画的源头汲取资源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

由于傅抱石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同时一直专注于中国美术史专业的研究与著述,对我国历代绘画的发展、演变及其绘画的精神与特质有着极为深刻、系统的认识,远远大于一般中国画家的文化视野和认知水平,同时在感情上也与传统文化、传统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为他的绘画创作无疑带来了极为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储备。傅抱石绘画取法师承的范围极为深广和具有系统性,他对于传统绘画的师承、借签与学习,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即上古至秦汉时期、东晋六朝时期以及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而主要集中于东晋六朝时期和明末清初。相对于上古时期、先秦时期至秦汉时期绘画传统的师承、学习而言,傅抱石具有非常开放的心态和思路,他对夏、商、周、秦、汉以来的各种艺术形式诸如书法、画像石、画像砖等艺术形式中的绘画元素和审美内蕴都加以研究吸收,使其成为自己绘画艺术中特有的构成样式和审美要素。傅抱石以自己所具有的美术史论家的眼光和深厚的中国美术史底蕴深入于上古至秦汉时期的学习和取法,确实极大地提升了他的绘画艺术境界,使他的绘画达到了一般画家无法企及的程度,创造出了具有如此高华的现代人物画和现代山水画的绘画审美意境和绘画风格特色。

傅抱石不仅是具有创造性的中国画家,而且也是具有深厚造诣的中国美术史论家、书法家、篆刻家,他以自己卓越的美术史学识促进了中国上古时期、先秦时期以来美术史的研究,得出了诸多深具理论意义的论断,也为其绘画创作带来了诸多新的审美元素、启发和借鉴,直接促进了他的中国画创作向新的阶段发展。我们从傅抱石先后撰述的《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美术史上古至六朝》、《中华民族美术自发时代殷周以前之美术》、《中国美术年表》、《中国绘画思想之进展》、《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举要》、《关于沂南画像石的几点浅见》、《晚周帛画》等诸多文章和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上古时期、先秦时期以及秦汉时期绘画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所具有的极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尤其对先秦、秦汉传统绘画的认识和理解,使他获得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滋养,为他的绘画创作提供了极为深厚的文化根基。对上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中国美术史系统的研究和梳理,为傅抱石的中国画创作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思想观念、审美价值理想和笔墨技法上的强大支持。

傅抱石认为“中国艺术之根底,当出自中国之思想”,正是上古时期中国独特的民族心理、风俗习惯、宗教哲学、民族思想的确立才能有这一时期中国独特的金石文字、纹样的出现,这一时期的文化观念、美思想观念和美术形式为中国画的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提供了思想基础、精神基础和文化样式,并深深影响了未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傅抱石深刻地意识到,史前时期的黄帝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绘画出现,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绘画开始进入了初步发展时期,这是中国绘画的初始阶段和创生阶段,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和审美图式。夏朝画鼎、商朝画像这一绘画现象的出现,说明早在我国上古时代,绘画创作就已经非常成熟了,创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绘画内容和绘画审美特征:

殷墟出土的遗品上,不但表现了浑厚雄劲的气息,同时对于空间的控制,也发挥出相当的威严。

(傅抱石《中华民族美术自发时代殷周以前之美术》)

殷商时代,在中国绘画的审美意象、精神空间意识及精神表现上已经呈现出非常鲜明的绘画特征。周代更是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表现内容、绘画思想和绘画创作题材:

周代,(绘画)技法上,也逐渐从纯图案的籓篱出而企求丰富生动的表现;题材上,除极力适应政教的需求并随着当时盛行的道家思想,扩大描写的领域,大胆地采取人物故事、神灵、狩猎等为对象;应用上,则更在日常生活的周遭,尽量发挥绘画的意义。

(同上)

可以说,我国绘画发展到周代开始进入非常成熟的时代。“线条之运用、空间之支配,实已至神妙之境地”。壁画、帛画也开始滥觞于兹,从而为后世中国画的师承取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价值源泉、精神源泉和取法形式。

先秦时期,宫廷绘画盛行,这一时期出现了宋元君画史解衣般礴的故事,画家自我精神的表现也成为这一时期至为重要的绘画观念,同时也出现了写实和形似的问题绘画思想,标志着我国绘画创作思想继续向前发展,从而拓展出了更加丰富深邃的绘画内容和表现样式。可以说,殷周时期有巫术而政教、有描写而指事的绘画创作方式开始转变,绘画中出现了雄浑的气魄、神秘的意匠和精炼的技术,绘画创作的目的也为浓厚的鉴戒意识所支配,这都是这一时期的绘画特色。这些绘画观念及绘画审美特色、绘画内容、题材的出现,为傅抱石取法传统提供了最为原始的取法对象。傅抱石在对这一时期的美术进行研究时,自觉不自觉地提炼出诸多自己的绘画师法内容和对象。傅抱石在绘画创作中创制人物、山川、树木所使用的线条本身有不少自于对远古彩陶图案、铜器纹样、晚周的帛画、墓室壁画的取法,汲取了这一时期的绘画滋养,从而为他的绘画带来悠久的上古文化气息和精神空间氛围。

进入秦汉以来,尤其汉代宫廷绘画的开始崛起,诸多有名画工的陆续出现、东汉鸿都学的创立,标志着秦汉时期绘画繁盛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以宫廷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为代表的汉代绘画成为这一时期绘画成就的标志。画像石、画像砖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内容,神话故事、历史题材、日常生活都成为汉画石、画像砖表现的对象,尤其丰富的表现日常现实生活的绘画题材,傅抱石认为这一绘画领域的突出特征和成就对我们现在的绘画创作来说更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值得加以效法和学习。傅抱石在《论秦汉诸美术与西方之关系》、《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举要》、《关于沂南画像石的几点浅见》中,分别对汉代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述了汉代绘画所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他说:

汉代是民间艺术较丰富的时代,画像石生动而有力的表现,已足以证明民间的画家兼雕刻家们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艺术掌握在他们手中,他们才是中国绘画优秀传统的基本建设者,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给人民留下了无比重要和宝贵的文化财富。

(傅抱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举要》)

整个汉代艺术几乎可以说是民间艺术,是优秀创造性传统的建设阶段。六朝以后,情况便两样了,是祖国造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

(傅抱石《关于沂南画像石的几点浅见》)

“民间的画家兼雕刻家们”“是中国绘画优秀传统的基本建设者”,汉代民间艺术“是祖国造型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才华和想象力,对后世绘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对于汉代绘画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从中汲取绘画创作的艺术营养和资源。

由于汉代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铁器的普遍使用,使汉代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外关系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受道教思想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确实为汉代绘画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表现内容,神话传说故事、现实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死者经历、家属对死者的祈祷、希望和幻象都被一一纳入汉画像石、汉画砖的创作之中来。当然,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绘画内容,傅抱石认为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由于这些画像砖的出土,生动有力地提供了汉代画像砖的一个惊人成就。首先表现在主题上,他们现实地描写了畜牧业(弋猎)、农业(收获)、化工业(煮盐)等生产劳动的真实面貌,而且表现得如此具体而生动,这些的确都是前所少见的高度的现实主义的作品。

(傅抱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举要》)

对于画像石、画像砖中所具有的现实主义内容给予了极大的首肯。傅抱石注重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题材和内容的表达、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气势,当与汉画像石所拓展出来的绘画思想和绘画样式不无关系。

傅抱石通过对汉代画像石包括山东孝堂山画像石、武氏祠画像石、山东沂南墓画像石以及河南与四川的画像砖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认为汉代绘画以人物画为中心,熟练地表现出汉代所熟知的历史传说、现实生活。同时考察出了石工孟孚、李丁卯以及名工卫改等人参与了创作,才有如此精美、著名的画像石作品出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对线条的运用、空间的利用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其绘画样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衍变过程,相对于先秦绘画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又说:

而煮盐画像砖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研究而言,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作品。它把重重叠叠的山岳作背景,已是了不得的大胆手法,何况又表现得如此贴切。9世纪的张彦远说过,魏晋以降的山水画还是“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现在有足够的理由,应该另样来看待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史了。

(同上)

傅抱石清晰地意识到,汉代绘画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奠定了我国人物画和山水画未来发展的雄厚基础。傅抱石突破了后世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认识,他也积极从汉代绘画中汲取成功的创作经验和营养,为他的中国画创作带来了不一样的绘画审美意象和绘画元素。

傅抱石认为汉代绘画是汉代艺术家天才的创造,是中国造型艺术精彩丰富的重要遗产,数量惊人的画像石遗存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雄厚的基础,一定要充分重视这一美术遗产来为中国画的创作服务:

画面的构成是体现作者(作品)艺术水平的唯一的重要的标志,只有根据这一标志,才肯完整地(也是首先地)来衡量作者(作品)的艺术水平。……,一点不错,就证明科学地证明了画面构图的高度成就。不然,绝没有“临着前面广场”的客观效果(实际,造型艺术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即是这种表现效果逐渐丰富的过程)。

(傅抱石《关于沂南画像石的几点浅见》)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在构图、空间布局的创造性发挥和进展,为汉代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持。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艺术所呈现出来的绘画思想、绘画内容、绘画样式、绘画技法为我国后来绘画的发展进一步提供了雄厚的基础,高度的人物刻划和控制支配空间的能力形成甚至直接促进了魏晋人物画的崛起,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丰富与推动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傅抱石从汉代画像石中汲取了十分丰富的营养来促进他的绘画创作,如重视绘画中线条的质量,充分重视线条的表现能力,重视山水空间造型功能的发挥,这应该是从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受到了相当的启示。傅抱石汲取了汉代绘画的造型经验、表现技法,将其融化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去,为他的绘画造型和表情达意服务。傅抱石在绘画创作中创制人物、山川、树木所使用的线条本身来自于这一时期对墓室壁画和砖画线条的汲取和借鉴,来自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独特的绘画内容和绘画样式的继承。傅抱石这一在广阔绘画领域内的积极汲取成法,对傅抱石绘画基本面貌的形成确实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及艺术理论的过程中,傅抱石在更大范围地向一切优秀的传统成法学习,不再将自己的取法对象局限在唐、宋、明、清时期,而是一直不断极力积极向上回溯,由荆浩而顾恺之而汉代画像石、画像砖而先秦帛画、壁画,将自己的思想触觉伸向更加遥远的历史空间中来,为他包容百代、融铸百家的绘画师法路线打开了极为开阔的认知渠道。傅抱石对我国上古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美术现象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