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展览时间
年9月15日-年11月15日
展览地点
油画博物馆云上美术馆
信念与坚守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写生研究展
此次展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成立14年来不断深入生活,走进自然,深刻体会的成果,写生是油画院长期坚守的信念,每年2到3次深入偏远山区,体会体验写生,创作了大量富有人文内含的艺术作品,此次参展画家一百余位画家,包含已故大师,特邀知名艺术家,油画院在职画家,中青年特邀艺术家,参展作品余件,是一次中国油画写生艺术的历史性回顾,此次展览全方位、多视点的学术性研究会给观者更多的审美思考,也是艺术家们从室内写生创作到下乡写生的心路心象。
前言
“艺术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它是艺术家获取创作灵感和精神体验的源泉。
法国著名画家柯罗曾倡导画家“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经常到大自然中去体验,表现生活中的人民,写生创作,是一个有作为的画家经常持守的本分;是亲近自然、表现生命、锤炼画艺的最佳方式;是画家用画笔和心灵直接触摸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通过在自然中写生,人类发现了绘画规律与光色空间原理,创造了完备的绘画知识与法度。无论古今,人们都认同一个道理,就是人类生活与大自然是艺术的源泉。罗丹讲:“自然是一切美的源泉,要忠于自然”。因此,对景写生就是在源头上有效地获取艺术的生命元素。作为一个画家,不可久离,更不可不做,否则难逃苍白、概念、做作等弊端。
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建院以来,在职画家、特聘画家、特邀画家一直坚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信念,以“沉浸式”的体验下乡写生。近几年特别选择一些民风淳朴的偏远地区,例如,赴甘肃大山门、陕西梁家河、云南施甸、福建武夷山、山西朔州右玉等地考察写生。十多年来,画家们通过一系列写生创作活动,力求寻找承载深厚民族传统的油画发展之路,也为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案例和丰富的素材。本次“信念与坚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写生研究展”正是系统地总结和历史地回顾十多年来油画院走过的写生历程和创作感悟。
艺术创作是为了满足心灵的需要和精神的提升而存在的。美术的根本意义是用绘画技术来表达美感,而美感是发端于心灵的感动。在艺术创作中没有感动的美是苍白的;没有美的感动是平庸的。无关痛痒的冷漠与物欲横流的宣泄都是艺术品质的大忌。对美好事物有感动的人,是由艺术家内在生命中的品质格调所生发的。如果一个品格低下且没有审美追求的人搞艺术不但自己浪费生命,也会污染他人。
绘画艺术的奇妙之处是能把此时、此地、此情、此境的确切体验与独特感悟瞬间凝固在画面上,使之成为永恒。在绘画表现的形色之中,深深地注入了艺术家的心意与感悟,令人着迷与兴奋,而这一切又必须是独立的思考、独自的操作、独特的完成。音乐、文学、哲学不能到的地方就是绘画的价值所在,奇妙的是它又含有音乐的气韵,文学的深刻和哲学的原理。
回顾人类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艺术作品的形貌可谓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但是其内质若离开真、善、美的核心价值就会被历史所抛弃。个性表达决定特征,而共性追求决定水平。艺术史证明,不真的东西不能感人,不善的东西没有价值,不美的东西就升华不到艺术。自然中包含众多真善美的元素,写生源于生活和自然,中外艺术大师多是从现实中获取创作灵感和艺术营养,通过与自然融合探求艺术真谛。
今后油画院将继续持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追求真、善、美的核心价值,不断地提高画家的学养、修养和涵养,努力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具有民族精神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油画院也将继续立足于“寻源问道、崇德尚艺、弘扬永恒”的宗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与当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承载具有民族气派与美学品格的油画精品,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杨飞云
回到写生陈丹青既不止于技术层面,也不仅为摄取素材,写生是连接画家与物象间无穷无尽的感知与回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绘画被写生决定,同时,如何看待写生、如何实践写生,是引向各种类型与风格的可能。
写生很烦,临场的写生非常非常难。不
必说巴洛克时代的鸿篇巨制,一幅印象
派小风景的难度,说句行内的实话,尤
甚于一件挪移照片效果的中国式主旋律
大创作。难度,并非艺术的尺度,却是
无以回避而令人厌烦的问题。时代变迁
只是外在理由,而世界范围现当代艺术
的种种新观念、新材料、新的价值观,
可能“拯救”了资源薄弱的中国油画,引
发油画家各种形态的叛变,或以各自的
权宜之计,用油画材料做着不该是油画
做的事,将油画带出游戏规则,游离于
暧昧的状态。
写生并不仅仅是指重建
与生活的联系,不是指
磨练技巧,更不是要大
家再去画风景。它是一
种立场,一种本分,是
对传统之所以是传统的
清晰确认,有如信仰。
它的切迫感暂时不在实践与否,而是对我
们来说,面临一场近乎道德的决定。事实
是,重拾写生未必挽救写实绘画,却可能
将我们拖回几乎不会画画的境地。那时我
们才会警醒:图式、影像、伪风格,已将
我们远远带离绘画;而渴望写生的同行谅
必觉知,激发写生的氛围,尤其是一个可
资竞技的场域,早已荡然无存。
写生是写实的圣经,但不是观
念、不是灵药,不像当代艺术
或古典风格等等圈套,提供诱
惑、给予方向,预先对艺术家
承诺正确与光荣。在集体性机
会主义的时代,写生是愚蠢而
残酷的选择,无望回报。它只
负责检验两件无法敷衍、无法
伪装的事,绝对无法伪装:你
是否热爱绘画,你是否具有真
的才能。(节选)
参展艺术家
徐悲鸿吕斯百吴作人宋步云
孙宗慰董希文冯法祀罗工柳
李斛戴泽张文新钟涵
侯一民詹建俊闻立鹏妥木斯
靳尚谊潘世勋朱乃正闫振铎
陈丹青杨飞云王宏剑徐立斌
谢东明司子杰姜国宁龙力游
王治平段正渠李士进孙纲
白羽平李晓林段建伟姚永
芃芃忻东旺张立农石良
于小冬李贵君赵宪辛石磊
孙文刚徐小东张义波朱春林
许以冠韩洪伟夏俊娜徐青峰
常磊林茂阮梅
王殿华阿良俞小飞王晓宏
杨文勇蔡际鸿刘春龙孙志义
李明秦烨周亮郭华
李新铭杨小宁杨光涛高俊
张文惠李文东徐志广黄胜贤
康乐厉国军林晨曦杨缤
林建寿程治国黄嵩杨金宇
韩博博胡昌茕许永城张西
张晓鹏费翼峰刘勇张大羽
柴宁张利明郭仲正谢宜均
霍广录吴秀敏杨路佳刘洋
白蒂霍明易仑黄远鹏
王健仝紫云贾德旭苏麟
魏颖尤勇高华征白冰洋
夏逸飞黄睿赵舒燕
学术主持
杨飞云朱春林
展览策划
石磊王鹤
展览总监
姜国宁邓杰
展览统筹
孙志义邰武旗王健
展览设计
许琦韩博博霍明
展览文案
李磊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