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还为没有灵感而苦恼吗用这个方法,可以激 [复制链接]

1#

作为写作者的你,在写作时是否曾因为没有触动自己内心的灵感而沮丧,饭入口而觉得无味,夜已深却不能寐;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删删改改,总觉得文章枯燥无味,缺了些灵气,而不甚满意;方才脑海里突发的灵感,却没有及时记下,而感到懊悔不已。

这时倘若一个好的创意在脑海里闪现,即便把之前辛苦写下的文章全部推掉重写,也在所不惜,甚至还会欣喜若狂。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避免出现灵感短路的现象?又该怎样激发灵感?如何实现灵感的转化呢?

《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告诉我们,通过记录灵感,使用SQ3R阅读法复习笔记,从笔记中找到创作灵感,实现灵感的转化。

本书作者释若(笔名),是“公式写作课”创始人,有情怀的写作教练,创办“公式写作”训练营,帮助大量学员开启读书写作变现之路,成为新媒体平台签约作者,实现下班后写作月入万元。

这本书以“阅读理解+旁征博引+原创金句”为写作公式详细阐述了,帮助写作小白解决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有效提升我们的学习力;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并有效提升我们的表达力。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超厉害的灵感笔记术是什么样的吧!

1.灵感是什么?

什么是灵感呢?灵感(inspiration)是人们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简而言之,灵感就是人们大脑中产生的新想法(newidea)。

美国创意顾问集团主席汤姆森说:“灵感成了最具决定性的创造力量”。

诗人马钰在《踏云行·偶尔心明》中有这样一句诗:“偶尔心明,自然灵感。”

陆游在《文章》一诗写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灵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作为写作者,想写却没有灵感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任凭你在大脑里搜刮,愣是挤不出来一丁点儿令自己满意的想法。

而一旦灵感来临,就像甘甜的清泉从脑海中潺潺流出,流进内心深处,滋养我们的灵魂,如同久旱逢甘霖,顿时文思泉涌,文字在笔尖流淌,怎一个舒爽了得。

灵感就像一位可遇不可求的恋人。你怀着急切地心情眼巴巴地盼望着心上人赶紧到来,她却羞怯不肯出现。等她出现了,你若未及时牵紧她的手,她便在人海中消失不见。

对于写作者来说,常常因缺乏灵感,或者抓不住灵感的小尾巴,感觉无从下手,使得创作陷入了困境。

2.为什么灵感如此重要?

我国古代有名的工匠和发明家鲁班,带领大家建造一座宫殿时,需要很多大木料。于是他便让徒弟们上山砍树。那时候还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一天砍不了几棵树。

鲁班很着急,决定亲自去山上看看。山十分陡,他抓住树根和杂草,一步一步往上爬。忽然,一根小草划破了他的手指头,流出血来。

一根小草怎会这样厉害?鲁班停下来仔细观察,发现小草的叶子边上有许多小齿子,拉到手上就是一道口子。

鲁班恍然大悟,心想:“如果用铁打一把有齿的工具,在树上来回拉,不是比斧子砍快得多吗?”鲁班由此发明了锯,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工效。

水滴落在荷叶上,形成滚来滚去的透明水珠,荷叶却打不湿。人们模拟荷叶的纳米防水结构发明了很多产品,比如防水涂料,防水服装。

儒家强调“格物致知”,就是通过深入研究世间万物,从中悟出正确的道理。

著名文学家艾青曾说:“没有了灵感,写作也就停顿了”。

《写作公式》的作者认为我们必须在灵感闪现的第一时间,将它记录下来,要养成记录和使用灵感的习惯。我们记录的不仅是写作的素材,更是灵感的源泉。

3.如何创造灵感的源泉?

作者提到,要建立一份有价值的灵感笔记,必须围绕如何激发灵感去操作,主要从记录灵感、复习笔记、灵感转化三个维度去落实。

一、记录灵感

灵感是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经过深度思考之后的产物。

我们在游玩时,路过一片荷塘。如果不停下来认真欣赏湖里的景象,你就无法描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荷花的形态态各异。在观察之后,不深入思考,你就无法联想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更无法与人的高贵品格进行联想。

我们在观察的时候,还要主动联想,通过联想产生新的思想,激发创作力,激活灵感源泉。

当我们在生活点滴中有所领悟时,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为了确保记录的笔记与创作关联,一定要刻意提醒自己思考:针对当前的所见所闻,联想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二、复习笔记

英国著名教育家德瑞克·特朗里发明了一种阅读方法:“五步阅读法”,又称“SQ3R阅读法”。即纵览(Survey)、问题(Question)、阅读(Read)、回忆(Recall)、检查(Review)。

《写作公式》的作者每当灵感枯竭时,就会用“SQ3R阅读法”复习笔记,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厘清写作思路。作者结合创作需求,对“SQ3R阅读法”的实践方式进行了调整。

第一步:纵览。随意翻阅笔记来转移因没有创作灵感而焦虑的情绪,在翻阅的过程中慢慢进入思考的状态。

第二步:问题。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当已经确定写作主题,但不知道如何围绕该主题进行创作,那么在翻阅笔记的时候,可以留意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知识点,一旦发现对应的知识点,就以设问的方式进行思考:针对写作主题,如何阐述这个知识点?

另一种情况是,若没有写作主题,那么在翻阅笔记时,可以针对引起我们兴趣的第一条笔记设问,思考如果把这条笔记写成一篇文章,该如何确定文章主题,又该从哪些方面去论证?

第三步,阅读。

结合写作主题,有针对性地检索笔记,将笔记中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知识点放到同一个文档中,逐条阅读,然后用排除法选择知识点,把和写作主题关联度较高的知识点留下。

与此同时,结合写作需求,寻找对应的素材进行阅读,以充实主题素材库。当阅读过的材料足以支撑我们完成本次写作时,将问题和相应的素材整理成思维导图,搭建一个简单写作框架。

第四步,回忆。

结合写作框架中各分主题的创作难度,以先易后难的方式,回忆与素材描述相关的过往经历、新闻事件、名人观点,并及时记录。

在回忆过程中,若有记忆模糊、不确定的情况,不要急于确认,只要在相应的分主题下把大概意思写出来即可。

第五步,检查。

先检查写作框架的布局是否合理,重点检查分主题之间从横向看是否完全涵盖主题,从纵向看是否存在观点素材重复的现象。

再检查,素材与相应的分主题的关联度,看素材是否能辅助说明问题,对于牵强附会的素材务必要删除。

由此可见,用SQ3R阅读法复习笔记,不仅可以激发创作灵感,还能搭建写作框架。

三、灵感转化

我们可以采取换读者、换文体,换角度,换素材,换人物的方式,用一个观点写多篇文章。

对于写作者来说,灵感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我们在产生一个灵感时,要尽量将其价值最大化。

正如戏剧作家夏衍先生所说:“所谓灵感,只不过是作家从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起来的材料,从量变到质变那一瞬间迸发出来的火花而已。”

对于写作者,要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及时记录灵感;在阅读书籍时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尝试用SQ3R阅读法复习笔记,激发创作灵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用一个观点写多篇文章,实现灵感的转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