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杉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获取灵感 [复制链接]

1#

今天读《华与华正道》,看到一句话:灵感来自经验、现场和“无我”。

首先,我们来看看,灵感来自经验是什么意思?

华杉说,没有丰富的经验,就没有灵感。

你可以回忆一下,之前有没有因为经验有限的问题,想不出办法,比如——

1当你需要对一个任务出谋划策的时候,想不出新点子?

2当你还是写作新手的时候,憋几个小时都憋不出几百字?

3当你遇到一个突发情况时,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谁一上来什么都会。

除了人的五官本能的张嘴、睁眼、听东西等等,还有人的器官本能的运作外,其他动作都需要模仿别人,或者让别人来教,即使是我们认为的一些很基础的动作,比如——

1学吃饭的时候,需要别人教你抓筷子

2学喝水的时候,需要别人教你拿杯子装水

3学走路的时候,需要别人教你伸直双腿站起来

……

如果没有这些最基础的经验,我们也不会想到——

1在吃饭的时候,还会喝汤、夹菜

2在喝水的时候,还会放其他的固体饮料、用调羹搅匀

3在走路的时候,还会加快速度跑起来

……

这些都是基于有经验的情况下,做出的创新。

那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因经验不足而灵感受阻的情况呢?

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接触到一个事物,我们就永远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个东西、还能这样干,那就更加想不到对事物的创新。

我们所熟悉的飞机,它也不是由人们凭空想象出来,可以有个东西在天上飞,也是大量观察了鸟类飞行的行为,才领会到,我们人类也能“飞起来”。

经验是由人生经历总结而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经验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必须不断深化和丰富才能成为人生阅历,才能为以后遇到的事物提供更多的灵感。

那我们如何去获得经验,进而才有可能得到灵感?

唯有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实践,谈何经验?

人类的知识成果,都是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理论。

大部分创意都不是想到的,而是知道的,知道有人这样干过,而且能成。这些就是知识,或者说是认知。

将已有经验和知识结合,在人生经历中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激发潜能和灵感。

我们再来看看:灵感来自现场。

华杉说,灵感从现场来,一切答案都在现场。

这句话说得真对。

就拿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来说,其中有一项工作是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线上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等。

但我觉得最有效的,就是到现场去看用户如何使用自己的产品,不需要问他们在产品使用上遇到什么问题,而是静静的站在边上,看着他们如何操作我们的产品。

有很多产品经理,虽然说是业务的引领者,但从来没去过现场,观察真正的业务场景是什么样的,收集上来的需求,全都是销售、客户成功反馈的二手需求。

这种情况,就很难避免产品经理做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是用户想要的。

坐在办公室的产品经理,是做不出好的产品的。

都没有到现场找答案,没有到现场观察用户的行为,没有到实际的业务场景里,怎么能真正理解得到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不能理解,哪来的灵感,就算有,那也有可能是错的,药不对症。

那灵感为什么可以从现场里获得?

1、只有到现场,你才知道真正的情况是什么。

2、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是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产物,会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状态。

如果你不到现场,现场的人和事又怎么能触发你的创作思维呢?

既然这样,那我们又如何从现场获得灵感?

1、灵感来源于生活

当你深入到生活中,脑海自然就会把感受到的生活去分析、研究并储蓄到脑海里,形成一个“艺术库”。

2、灵感离不开细心观察

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以及建筑物、风土人情等等,并结合思考,会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好的认识世界。

最后一个:灵感来自“无我”。

华杉尤其指明,这个是最重要的。老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