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巧思成纹花饰翻新 [复制链接]

1#
刘燕“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展出的以云冈石窟莲花纹饰为灵感设计的陶瓷作品。以纹饰装点生活、寄托祈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独具审美韵味的中华纹饰体系。原始彩陶纹、商周青铜纹、汉代漆器纹、唐代瓷器纹等纹饰发展历程,成为中国美学史的重要脉络之一。传统纹饰的构成形态、色彩搭配和排列规律等,不仅反映着古人的匠心巧思、生活理想与审美观念,也成为现代设计创新的灵感源泉。如今,融合创意思维与科技手段,传统纹饰经过现代转化,在舞台艺术、服装设计、文创设计等领域焕发新生机,赋彩新生活。传统纹饰设计中常用借物抒情等艺术手法,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景。这种独特的叙事语言,承载着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成就了东方美学的浪漫品格。如何引导人们重新发现传统纹饰的人文底蕴和艺术魅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创演秀《年锦》以新的舞台、服装和视效设计彰显中国传统纹饰之美。93岁的工艺美术设计研究专家常沙娜参与创作的《年锦图》,从敦煌藻井图案中提炼基本构图,选取汉代云气纹、唐代瑞狮纹、宋代植物花卉纹、明代瓜瓞绵绵纹等吉祥纹饰,通过解构、打散、重构、重组的手法,巧妙构成二方连续的边饰带,既保留了传统纹饰的造型规范和美学特征,也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审美趣味。更为精彩的是,节目借助增强现实技术将纹饰符号语义融入舞台场景构建,为观众带来立体化、沉浸式观赏体验,折射出艺术与科技、虚拟与现实、图形与空间之间相互转化、融合的趋势。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古代石窟寺建筑和壁画上的各类纹饰,记录着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轨迹。近些年,各界积极合作开展石窟艺术研究,通过探寻纹饰源流,深入挖掘、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库”。比如,《云冈纹饰全集》编撰项目的开展,填补了云冈纹饰造型体系研究的空白,助力云冈纹饰的谱系发展规律研究,并促进纹饰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创设计产品。近期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的“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便展示了云冈纹饰在服饰、陶瓷设计中的部分应用成果,并通过时装秀等形式,让观众更好领略当代生活中的纹饰之美。城市公共空间中,传统纹饰的创意转化不仅为日常生活增添文化韵味,也成为彰显中华美学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在北京地铁7号线万盛西站,壁画《共襄繁荣》将鼓楼、天坛等北京标志性建筑与承载吉祥寓意的敦煌纹饰相结合,寄托美好祝福。这类设计实践启示创作者,挖掘、提炼传统纹饰精华,应结合具体应用场景,重在实现对纹饰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呈现独特审美意境。近年来,对民族地区传统纹饰的梳理研究和创意设计越来越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