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别再有下一个你的婚礼了壹条电影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
引子先跟各位道个歉。我在五一档前瞻那篇,虽然看好《你的婚礼》会成为这个假期的票房冠军,但把这新片的期待值标为四星,实在是很不应该的冲动之举。因为这意味着:第一,我对国产电影的翻拍能力还抱有信心;第二,我对国产爱情电影还抱有信心。而在看完《你的婚礼》之后,一时我也没分清,到底自己的哪个信心更可笑。就像我在前瞻里说的,对这电影的期待,很大程度建立在我对韩国同名原版的喜爱上。当时的想法是,最不济,咱们一帧一帧照着原版复制粘贴一遍,还能差到哪儿去?你还别说,中国版真就是这么干的。从大的结构到小的细节,除做了一些本土化的微调——比如男女主吃炒年糕改成吃炸串——中国版的90%就是对原版做了个汉化处理。这才是最让我无语的地方:任务难度都简单到这地步了,咋还是不行呢……是我们的导演不行?演员不行?还是从出品到制作整个团队都不行?抑或是,原版其实也不行?乃至于,爱情电影这个类型,不行?但不管怎么说,《你的婚礼》有胆量从原定的5月20号挪到五一档,除了避开《速激9》,肯定也是因为,对票房前景有这个自信和底气。如今,虽然已经开始被《悬崖之上》单日反超,但事实也证明了,再各种不行,钱反正是以小博大地赚到了。所以,又绕回那个终极拷问:观众不行?1.这电影有优点?看到很多人吐槽,觉得这故事从根儿上就没逻辑,男主为何一眼就爱上了女主,且一爱就是15年,恋爱脑+舔狗;也有不少人认为男女主三观有问题,男主有对象还对女主车接车送,很快还把女友踹了,女主婚礼了还跟男主各种深情告别等等。这些逻辑毛病,原版就有,中国版只是原封不动地拿了过来,但我也得说,看这样的爱情电影,心态太较真的话,其实也有点自寻烦恼。从创作的出发点上看,这个所谓“15年爱情长跑”的故事,就像是一个设定先行的概念,故事的核心就是男女主的错过、笑泪、爱恨与和解,要表达的主题也很简单:青春和爱情中的那些遗憾,更准确的词是,痛感。有这么一个如此矫情的主题,决定了电影的所有注意力就在男女主身上。其他配角都是绝对的陪衬,男主几个死党比起其他爱情喜剧的配角戏份少得可怜,男女主父母、男主前女友连句台词都没有,女主老公更是连脸都没露,只是个符号式的存在。“恋爱之后,仿佛全世界其他人都不存在了”。这故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捋清楚这点,故事的那些逻辑问题,就是注定会存在的,能不能接受这个强设定,也决定了你到底适不适合来看这个电影。对我个人来说,之所以很喜欢原版,也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这个设定,那些中二的、疯癫的、不管不顾的、满是遗憾的青春痛感,还是很过瘾的。而中国版作为原封不动的翻拍,这些痛感也都在,包括对男性晚熟与女性早熟之间的错位对比,也算是对爱情有一定的剖析。当然,中国版还有一个亮点,就是许光汉。严格说,许并不是当下男偶像的标准脸,但他的确很适合这个人物,演技也完全撑得起来。用一个烂大街的形容,就是即便他本人已经31岁了,但还是有那份少年感。但中国版相比原版,一个很大的拉胯在于:因为章若楠的平庸表演,导致男女主之间的化学反应被大大打了折扣。我随便从预告片中截了几张两人的同框图,大家就能看出来:虽然几个场景情绪不同,但章若楠基本就是僵脸一张,无论快乐还是难过,表演都毫无变化,更谈不上细节和层次。对比之下,许光汉就要鲜活很多。有网友说他连鼻孔看着都顺眼,虽然夸张,但要说“许光汉的鼻孔都比章若楠会演戏”,我也不会反对。可一部爱情电影,只有一个人发光,肯定是不够的啊。2.这电影只有两个缺点?本来在说优点,结果写着写着就开始扯缺点了。那就重点聊聊,这电影到底差在哪儿吧。因为这故事天生矫情又中二,所以在创作上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要做好中和。比如减少狗血煽情,增加生活质感,以及在男女主的爱情主线之外尽量避免逻辑硬伤等等。原版在这就比较清醒,可惜到了中国版,咱们不仅没有去做任何中和,反而放开手脚可劲儿煽情,大洒狗血。这么说吧,中国版除了许光汉外的所有优点,都是原版的,而剧本里最扎眼的几个毛病,都是编剧自己加的。相比原版,两个大的改动:一个是增加了大量啰嗦矫情的旁白。这其实是国产电影的一个通病,好像生怕观众看不懂,写一大堆帮助叙事的人物内心独白,借此掩盖导演的无能。于是电影就充斥了“我的青春随着她的离开而缺了一块”、“从未拥有与拥有后失去,哪个更痛”这样自以为很文艺的做作金句,每次出现,我都能想象出坐在电脑前明明很尴尬、却还要硬写的编剧满脸努力的模样。再一个,是给男主加了太多自我感动式的男性光环。这其中体现在三场戏:一场是大学时男主给女主放了一场烟火,集体大合唱中大声喊着祝你生日快乐。这大概是全片最尬的几场戏之一,处处透着生硬、愚蠢和算计。第二场是男主忽然变身足球小将,力挽狂澜。原版里男主就是球队一员,暴走赢球然后暴揍渣男,还说得过去。中国版让一个游泳的莫名其妙上场去踢足球,然后还来了个补时绝杀,强行加光环的结果,就是尬到抠脚。第三场就是台风天,男主放弃比赛去“拯救”女主。依然是完全不要逻辑,依然是强行加光环,结果就还是,尬到抠脚。这种画蛇添足、自曝软肋、一原创就现原形的编剧表现,我也是很服气的。原版本就有自我感动的嫌疑,经过中国版这一放大,电影就彻底成了平庸中年男加了光环滤镜的油腻回忆杀。3.这电影拍的才叫爱情?男性视角主导下廉价的自我感动,是《你的婚礼》从原版到中国版都存在的大问题。而如果我们再往深了走一步,就会看到:爱情电影,其实早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作为电影造梦的重要一环,爱情电影往往致力于呈现爱情最好的那面,浪漫、忠诚、奋不顾身、无条件付出与牺牲,包括永远在强调的:爱情里总有那么一个唯一,那个TA,也就是英文中的,Theone。而为了加强戏剧性,这个“非TA不可”,又常常和初恋划了等号。但事实上,刻意美化初恋,沉浸在对青春的过度怀旧,就像男人的“处女情结”一样,早就成了被淘汰的过时商品。只有青梅竹马,才叫爱情?只有轰轰烈烈,才叫爱情?只有处子处女,才叫爱情?只有矢志不渝,才叫爱情?有人可能说了,观众也不是傻子,谁会拿电影当爱情宝典,看个热闹笑一笑哭一哭,生活中恋爱分手劈腿、或是孤单一生,该怎样不还是怎样。但我想说的是:或许仍然有大量观众,就吃这一套“怀念初恋”的凄美套路,但作为电影人——如果你想这么称呼自己的话——没完没了地给观众拍这种过时的东西,自己没灵感,就去照搬别人,结果还拍得更糟糕,真的,挺没意思的。在这个女性开始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恋爱之外的当下,搞清楚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远比一根筋地瞎感动乱怀旧,更符合这个时代的爱情观。类似“只要新郎是你,穿什么(婚纱)都不重要”这种哄骗小女生的狗屁台词,真的不要再出现了。结语当然,我是不指望电影人能有主动改变的,毕竟,谁会跟easymoney过不去呢?所以能做的,只能是对观众喊话:远离这样的电影吧!只有我们用钱包投票,用实际选择,去倒逼创作者做出改变,中国电影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才不会有一天真的被观众抛弃。从这个角度,《悬崖之上》的逆袭,来得正是时候,甚至应该更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