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江浙经验激发济南乡游灵感济南乡村旅游考
TUhjnbcbe - 2023/3/8 18:43:00

近年来,济南市旅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相关要求,紧跟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发展步伐,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有力促进了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10月14日至20日,在江浙“满城尽是桂花香”的深秋时节,济南市旅发委组织各区县、南部山区管委会旅游部门负责人,旅游特色村、旅游扶贫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重点乡村旅游项目负责人或管理人赴江苏、浙江旅游先进城市乡村旅游点考察学习。从*建引领到文化植入、产业融合,白天考察学习,晚上分组讨论,说问题找差距,理思路找方向......7天时间,大家虽行色匆匆,但都收获满满,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激发出大家一个又一个发展乡村旅游的“灵感”。

*建引领

落后村实现“弯道超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乡村振兴,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带头作用。无论是从刚起步发展建设或不断升级乡村旅游的沿湖村、石塘人家、*山蚬、汤山七坊,还是到已发展成规模的山联村、蒋巷村、树山村,或是主打传统古村落保护的杨家塘村、平田村、西坑村、高坪新村、利山畲族村,都给考察团留下了“*建引领”的深刻印象。

地处无锡、常熟、江阴三地交界的顾山脚下的山联村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十余年来,依山临水而居的山联村在村支书吴岳平的带领下,从曾经的“落后村”,走出一条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以旅富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据介绍,山联村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由于无节制地开山采矿,村里灰尘漫天。吴岳平带领村“两委”,以*建带班子,以班子带村子,*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前,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山联村将粗放发展时期荒废的山坡、坑地、河流充分利用起来,十年光景,现在已是处处成景,环境优美,成为一座适宜农旅休闲体验的度假胜地。

同样,位于南京市的*龙岘茶文化村将*建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将村里贫困户吸收到村里的物业公司,有了固定的工作和工资,贫困户都顺利脱贫。

“这一路下来可谓是‘一直跟着*走’”,经过12个村子整体看下来,考察团团员一致的观点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首要的是要把*建工作置于核心地位,用*建引领乡村振兴全盘工作。

生态为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境是基础。”考察团一行所至乡村,均依靠自身天然优势,让生态旅游的路子越走越宽。12个村子走下来,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绿水青山,白墙黑瓦,风景如画,道路洁净……

高坪乡高坪新村海拔一千多米,年平均气温13.4℃,夏日平均气温为24℃,高坪新村利用有利条件“卖生态”,成为远近有名的避暑休闲养生之地。村里的农家乐在每年的7月至9月,床位出租率高达90%。利山畲族村依山傍水,整个村子围着一大片白莲修建而成,堪称“世外桃源”。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以景区标准建设村子,整个村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京市石塘人家坚持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产业优势,村内建筑群清一色青砖小瓦马头墙,木栈道与古建筑交相辉映,享有“江苏小九寨”美誉。隐匿在大山深处松阳县的三个古村落杨家塘村、平田村与西坑村,为了保护古村落面貌,村子保留了原始墙面,统一风格,处处可觅乡愁。

“好山,好水,好空气,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财富。”考察团成员、南部山区管委会生态旅游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振辰说,老房子并不是一定要拆建,恰恰是这些被人遗弃的老建筑,代表了独具中国传统色彩的乡村文化。济南南部山区天然风景优美,都可以按照风景的要求打造,同时再深挖特色资源,抓住机遇,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带领村民驶入致富“快车道”。

文化为要

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仅仅是美丽乡村的起点,充分挖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做到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游玩,更重视体验性与参与性。位于南京市的汤山七坊,该村依山傍水,文化底蕴深厚,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以“农业+文化”为特点,做足文化文章。依托当地民俗,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题,打造了豆腐坊、酱坊、油坊、粉丝坊、炒米坊、酒坊和糕坊七个传统手工作坊。在美丽乡村普遍缺乏体验性项目的大背景下,汤山七坊的做法成功留住了人气。

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村沿湖村,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发以“渔文化”为主题的“深休闲、微度假、轻文化”精品旅游项目。同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渔家乐、水上船家、民宿客栈、渔歌渔祭等渔村文化、渔事渔节活动也快速发展起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前来感受渔家风情与文化。

浙江省松阳县平田村定位为“传承传统农耕文化,融入时尚文化元素”的特色民宿村。松阳县邀请了多位知名设计师,引入了先进理念的餐厅、艺术家工作室、展览馆、农耕馆及民宿等相继开发建设完成,很快这个古村落转变成吸引现代人的活力社区。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形态美,还通过做文化文章,为乡村注‘*’。”历城旅游发展中心副主任王传德表示,“历城区域内乡村点有不少,但目前也多停留在‘看’的层面,同时也搞过不少节庆活动,但核心吸引力产品还是不够。”考察团成员整体看下来都很有感触,弘扬传统文化,突出乡村人文气息,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特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增强互动性、参与性,让游客记住“乡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

富民为本

让“绿色红利”惠及百姓

美丽乡村不能光看看,还要产生效益。在提升乡村颜值、内修气质的同时,实施产业植入,收获了“绿色红利”,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村民富,才是真正富。”山联村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让村民富起来。村子打造形成了菊花茶、菊花饮料、菊花米酒、菊花糕点等10多个系列的产品;同时,在种植与加工第一、二产业做大做强后,村里有了充足资金投入到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山联村实现了“春踏青、夏美食、秋赏菊、冬养生”的四季游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金色”产业发展直接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也带动了多名村民的就业。

“现在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渔网,用互联网拓展致富路。尤其是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他们毕业后返乡,把渔村民宿、土特产搬上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浙经验激发济南乡游灵感济南乡村旅游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