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网名一叶落舞倾城”,职业文员,浙江杭州人。爱好琴棋书画,致力于古典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倾城谈一句多对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名词,发散思维。
那什么是发散思维呢?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散性思维有三个特征,分别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写出所有偏旁为“氵”的汉字,写出汉字越多,说明流畅性越好。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这个就是考验一个人的灵活性了,刚开始,我们不要怕错,可以天马行空的放飞自己思想。
比如,让一个红砖的用途,结果一类被试只能列举出局限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的例证,如盖房子、建教堂、筑围墙、盖教室、铺路面等,这些例子的变化范围极小,说明被试的变通性较差。而另一类被试的例子是压纸、支书架、钉钉子、磨红粉等,这些例子的范围大,类型多,说明被试的变通性好。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例如,教授给被试提供一个一般的故事情节,要求学生想一个恰当的题目,独创性高的人想的办法都比较独特,独创性低的人想的办法都比较常规。
当你的想法异于常人,而且合理,那么你的创作就被认可。所以,要有大胆的想法。
了解了发散思维的概念,如果要详尽明白,可以去深入研究一下,还是非常有益处的。回到一句多对上来,我们可以把出句当成一个段落,为啥?因为两个对句通常都是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就比如一篇文章,分成上段和下段,上段已由作者写完,需要补充下段,那么就根据上段内容,分析出它的大概意思,然后通过各种腾挪组合,把上段延伸,对于怎么延伸,自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个神通一定是不能脱离上段的基础,是从上一段中分出的点进行补充,可以有无数的点,就像圆规,无论画出的圆有多大,还是围绕着中心那个点旋转,而圆上各个点,都能和中间那一点连成直线。
举例说明:
桐花半落春将老
看到一个出句,细致的解析很有必要,句子就七个字,每个字都不能轻易放过,同样,每个字都不能是废字,可有可无的充当。
桐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花语是情窦初开。清明时节的*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它的其它寓义有,桐花;自然时序;社会习俗;文人;高士。从这些信息中可以读出,这个句子的思路就很宽了。
初学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历代文人的篇章中去找寻灵感,来看一些有关桐花的诗句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感怀》(唐)李煜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桐花》(唐)白居易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清明》(唐)孙昌胤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木兰花慢》宋.柳永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
《浣溪沙》宋.周邦彦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满江红·暮春》宋.辛弃疾
如果不好查,那么就上搜韵,在对语词中输入“桐花”就会出来对语词,点开每一个对语词,都有诗词中的对仗句。看完所有对仗句发现,偏冷色的多。
半落的意思是落了一半还有未落的,那么可以想像一个这样的画面,树上一半,地上一半,一个盛极一个衰极。这个也是符合桐花的意象,从盛到衰的过程。
春将老,这时候春将逝去,老这里为动词,可以说是春将消亡,衰老;衰颓。
这个句子切时切景,前后关联也是非常不错的。那对句应该怎么对?就是寻找切入点。可以从词组切入,也可以从整体意来切入,而大部分词组承载的意象也会有好多个,每一个意象又可以做一个思路来延伸出句,是不是会有好多?
这里抛砖引玉,用几个思路来示范一下:
1.
桐花半落春将老
柳絮纷飞城欲倾
桐花落的时候,也正是柳絮纷飞时,以春暮时分两个物象,共同表达了一种愁绪的主题。上下关系是并列的。
2.
桐花半落春将老
小院中分香正浓
流水思路,花大部分有香。从桐花切入。
3.
桐花半落春将老
绿蚁频斟夜未央
从整体意切入,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只能借酒浇愁,可长夜漫漫。
4.
桐花半落春将老
竹马未归弦懒调
这也是正对,但取意不同,从后三切入,春将老,也是人将老,对句回应可惜那个人未归来。
桐花半落春将老
桃朵纷飞蝶未来
这个思路和上面一样,所以,只是遣词不同,不能算不同的角度,这个在对句中是经常有这种现象,蝶恋花,可花空开,蝶却未飞来。是不是一样?
桐花半落春将老
杜宇悲啼子未归
还有这句也是同样的思路。
5.
桐花半落春将老
绮梦难追境已迁
也是从后三切入,时光流逝,往事难追,此情可待成追忆,无奈时过境迁,再也回不到最初,也可以回扣到半落的花上,再也回不到曾经的炫烂,回不到树枝上。
6.
桐花半落春将老
流水纵分志不移
花落水空流,这里从流水落花的自然现象切入,应用反对思路,流水纵然带走,但初衷不改,借用“灰太狼”的一句话,我还会回来的,花落明年还会再开。
7.
桐花半落春将老
微雨徐来草正新
也是反对思路,借用易安的“绿肥红瘦”之意,暮春时节叶茂花稀,一个渐渐消亡,必然会被另外一个取代,所以无需伤感。
8.
桐花半落春将老
红豆轻挲泪不禁
红豆自古承载着相思的任务,这句也是从后三切入“春将老”去,容颜迟暮,手捧红豆,相思满腹,向谁诉说。
9.
桐花半落春将老
菱镜空嗟鬓已秋
从整句切入,花落春老,流年流逝,也是岁月无情流逝,空对菱镜感叹春光易逝,一片惜春之情。
10.
桐花半落春将老
之子遥看眼欲穿
流水对思路,从桐花切入,拆分主语法,之子是此人的意思,《诗经.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感叹自己和桐花相似的命运。
这个句子我大概对了有二十句,选了这些比较好解释的,只代表个人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联词的句子,用流水对的八大关系对是非常容易,虽然也要从切入点入手,但思路还是不容易撞车。
先得瑟一个,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再慢慢加深。
幸有梅花开小院
(转折关系)
已无尘俗扰幽怀
(因果关系)
不教风骨染纤尘
(递进关系)
更添傲骨笑浮名
(选择关系)
何须春色入诗行
(顺承关系)
亦呼白雪共清樽
(目的关系)
好书锦句赠佳人
(条件关系)
才将素志寄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