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产品设计师参考ISIIVE步骤,让创意
TUhjnbcbe - 2023/5/23 22:09:00

编者按:对于从事产品设计以及其他需要创意性想法工作的人群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呢?只有创意天才会有很多的“灵光一现”时刻吗?产品设计师CassiusKiani认为创意的产生并非偶然的“顿悟”,而是一个有迹可循的过程。他在本文中根据自己多年对创意的了解和体验,提出了利用ISIIVE过程来产生创意,并将其付诸实践的策略。

你是否曾被看作是“有创意”的人,然后却发现自己才思枯竭,找不到任何看上去像是原创的想法?如果你担任得是设计师或者是任何其他类型创意性工作时,其他人可能会认为你有着许多令人兴奋的新想法和主意。这一主观性职业标签短期之内可能不会有什么改变。即便我们尝试向身边人去解释,让他们对于创意树立起一个正确的观念,也只会让我们自己看起来更像是一位知晓任何答案的创意天才。

那正确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真的按照他们的设想,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创意源泉?这可能是在理想世界中才会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向这个方向靠近,那你该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创意的天才呢?好的想法从哪里来?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有许多的“灵光一现”时刻呢?

这就是本篇文章所探讨的内容,是对我多年来就创意主题了解和体验的一个总结概述。无论何时,只要你在创作过程中产生了疑惑,或者感觉到困难,都可以参考我给出的指南意见,依照相应的想法和技巧来提升你的创造力。

你所需要的是ISIIVE,这是一个缩略词,包括问题洞察力(Insight,了解手头的问题)、想法饱和(Saturation,吸收信息和灵感)、孵化(Incubation,在脑海中将想法拼凑起来)、顿悟(Illumination,也就是所谓的灵光一闪的时刻)、验证(Verification,对解决方案进行过滤,找到可行方式)以及探索(Exploration,深入探索想法和解决方案)。

ISIIVE是根据匈牙利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和美国作家贝蒂·艾德华(BettyEdwards)的理论发展而来,这两位都是我强烈推荐阅读的作者人选。ISIIVE对于了解创意产生过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创意这两个问题有启示作用。我敢说,ISIVE用起来不可能失败。当然,ISIIVE与其他的理论一样,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手头任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过程。

始于问题洞察力

洞察力就是非常详尽地了解手头的问题。在开启创造力过程之前,你需要先问自己想要改变什么,想要增加什么的价值或是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在确定了问题之后,你才能够开始提出问题,开发洞察力。

洞察力的获取其实是一个分析性步骤。所以,如果你没有很快想到或是找到你所需要的答案,也不要感到灰心,而是应该去提出更多的问题。你提出的问题越多,提出的假设就越好,反过来又会对当前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愚蠢的问题,如果你对某事感到好奇,那就提问。

下面让我们用ISIIVE方法来解决一个典型的用户界面/用户体验(UI/UX)问题。

问题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低放弃率的结账流畅。现在,客户过早离开结账流程,从而影响到了收入和可扩展性。

示例问题

记住,你提出的问题越多,你获得的洞察力就越好。在下面的清单中,你会发现前几个问题相对比较明显,但是随着后边越发深入的挖掘,问题也更加有趣。

为什么客户会早早离开结账流程?

客户在什么时候离开的这一流程?

他们在这一流程花了多长的时间?

在这一流程中是否有不和谐的元素?

这一流程对于客户来说是否过长?

客户是否了解这一流程?

他们有足够的信息来完成这一流程吗?

这一流程中的付款方式有什么问题吗?

这一流程中是否有持续性错误?

产品是否太贵?

我们客户之前见过什么类型的付款流程?

是否有他们习惯的付款流程?

与标准结账流程相比,我们的流程是否有点怪异?

有了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寻求答案,而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想法开始饱和的过程。

想法饱和

饱和就是研究和发现解决问题潜在途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你可以尽可能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信息,并且回答你在洞察力期间所提出的问题。那如何找到信息呢?研究,研究,再研究。

一个典型的饱和过程包括挖掘、阅读、网络引擎搜索以及创建大量存疑问题相关的笔记内容。让想法饱和就是让自己充满潜在的新想法。无论是通过竞争对手研究,还是创建一个Pinterest板块,任何一种途径都可以。重要的是你在用优质资源进行相关的研究,因为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常见的“垃圾输入–垃圾输出”(GIGO)概念在这里就适用,也就说输出质量是由输入质量决定。你让自己输入饱和的想法质量越高,你输出的最终结果和想法质量也就越高。

示例

竞争对手研究:行业中的其他人和企业在做些什么?为什么?

专题研究:如果是电子商务专题,那其他电子商务网站在做些什么?

视觉和概念研究:通过一些设计灵感来源网站来寻找有趣的新想法(例如Behance、Dribbble、LAPA和DS等)。

询问朋友:他们对于这一问题之前是否看到过或者自己有过什么想法?如果是,那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呢?

从互联网寻找答案:你会惊讶的发现,在twitter、reddit和其他社交网站上有那么多聪明人。

阅读网上平台文章和出版物:其中是否有高层次的研究或者有趣的见解,可以供你借鉴?

线下阅读:其中一些最有价值的设计信息只能在书本中找到。

重温过去的工作:我之前是否解决过这个问题?如果是,那我之前是怎样解决的?我的那个解决方案是否适用于现在的问题?

除了你自己给自己施加的限制之外,这一想法饱和过程其实并没有时间限制,可能很快,也可能耗时很长。无论如何,你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学习,从而让你的大脑创造出新的、高层次的想法和见解。

孵化—见证奇迹的时刻

孵化通常也被称为选择性遗忘,也就是你的大脑利用它在饱和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来创建起高质量的连接(和想法)的过程。要让孵化发生,你应该先暂时不去想你要去解决的问题。你可以散个步、切换别的任务或者是吃点零食。如果你一直是保持匆匆忙忙,加班加点、大脑不停运转的工作节奏,孵化就不会发生。

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在你即将入睡的时刻,反而会出现一些很棒的想法?这就是孵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睡眠是唯一能让自己停下忙碌的步伐、孵化想法的时候。想要好点子?那就尊重孵化过程。无论您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全职设计师,让您的头脑有一个思考的空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记住,孵化并不是说就需要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的时间,任何时刻,只要你在思考,都能让你愈发靠近自己的目标。

孵化所需的休息间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散步30分钟、锻炼一下身体、吃午饭或者晚饭、喝杯咖啡、坐下来涂鸦、洗碗洗盘子、扫地或拖地、冲个澡、打个盹、做午餐或者晚餐、闻一下花香等等。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有意识的让自己暂时先不去理会你一直冥思苦想的那个问题就行。

是,你很忙,并且也有截止期限的压力,但我保证这样的30分钟自由的时间在未来可能会以10倍的意义反馈给你。

顿悟是意识作用下的结果

所谓的顿悟时刻并不是真的会无来由突然降临在某个人身上。与其说是一种天才的表现,倒不如说是之前所付出的辛勤工作达到顶点,才实现的这一刻。经过问题洞察、想法饱和和孵化之后,才有了开窍顿悟时刻。那为什么往往聪明人才会有这种顿悟时刻经历呢?这是因为他们是各自所在领域的大牛,他们能够发现哪些是原创的想法,哪些又不是。

顿悟时刻发生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是由需要你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以及已经发生了多少孵化)来决定。那你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们能让这个顿悟时刻早点到来吗?如果你是潜意识的按照上述的过程来进行,那就没必要去加快这个顿悟时刻的发生节奏,因为它迟早会发生。如果你是有意识的来进行,那在短暂的孵化阶段过后,你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品设计师参考ISIIVE步骤,让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