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出自于易经中的第一个卦象“乾卦”!作为乾卦的一个总纲领,也就是一个概括性的表述,一般将元亨利贞解释为乾卦的四种性质。对于元亨利贞的解释,自古以来,各家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其中最通用的说法是出自于《周易·乾·文言》,其中这样说道:
“元者,善之长也。享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人足以长人,嘉会足以会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贞。”
这段话,对元亨利贞做了详细的解释,因为是出自于孔子或者是其弟子所著的文言传,因此有非常浓厚的儒家思想,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所谓的君子。在儒家思想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君子,但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君子,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我个人的理解,所谓的君子,就是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一个成功人士的称呼,就如同现代社会,所有被打上成功者标签的人士,都可以称之为君子。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君子呢?就是满足乾的四个特征,就是元、亨、利、贞,那么如何满足这四个标准呢?文言中分别说了体人,嘉会、利物,贞固这四个方面。
那么文言为什么会说乾卦的特征是这四个方面呢?我在读易的时候,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个人觉得,理解易经,用通常的思维方式是完全不行的,我们通常对于知识的理解首先是由理解一个个固定的概念,然后层层推进,由点到面,由面到一个知识系统,然后再进入应用知识的阶段,其中,逻辑性思维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但是在易经理解上,是一种动态而发展的,与其说是学习一种知识,不如说是掌握一种大脑的思维技能,易经什么不能被一些人所认同,正是因为这一特殊性,其学习与通常一些知识的学习,差异性太大,如果用学习一般知识的方法去学习易经,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是这是一部胡说八道的书籍。
易经的学习,并不十分偏重于逻辑思维,而更多的是运用形象思维,以及灵感思维(直觉思维)的能力。《周易·乾·彖》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这段话也是概括性的解释元亨利贞,我个人认为,其中的关键词是“乾道变化”!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不仅乾卦是变化的,所有的卦象都是变化的,而且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之中,我们学习易经的目的,就是在这无穷的变化中找到不变的东西,而在这不变的东西中,应用出无穷的变化来。
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其实就是提炼与乾卦的那个万古不变的东西。
对于其解释,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孔颖达所说,元为开始,亨为亨通畅达,利为和而贞为正,代表着一些事物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事物要发展,就一定要动,不动则不能发展,乾为纯阳,阳的基本特性就是运动,在不停的运动中获得发展。
开始运动为元,当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非常顺畅的快速发展时期,就是亨,亨之后,事物发展有了结果,有了果实,此时就出现了利,也可以叫做利益,这个利可以是利己,也可以是利他,利的准则就是和,当有了巨大的利益之后,如何继续保持乾的特性?比如我赚了很多钱,不想再辛苦做事情,希望能够享乐,每天吃喝玩乐,这个情况下,就丧失了乾的特性,那么最后一个贞字,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一直保持乾的特性不丧失?这个贞,我个人更愿意理解为坚守,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