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性的暖心家园
点击著名翻译家杨苡于1月27日晚在南京逝世
享年岁
杨苡首创了《呼啸山庄》的译名
并翻译出多部经典作品
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以下视频来源于央视新闻她将爱国与信仰融入文字
决心用写作报国
杨苡出生于年8岁时入读天津中西女校
她与同学一起看外国电影
将练习英文当作平时的乐趣
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
从小受“五四精神”影响的她长大后渴望为受难的祖国做些什么年的某一天,她给作家巴金写信令杨苡有些意外的是巴金的回信很快到来信中,巴金称她为“静如”落款是“芾甘”像一个敦厚的兄长那样温和地鼓励她相信未来说未来总是美丽的由此开始,杨苡开始了与巴金及巴金一家长达69年的交往
杨苡与巴金图:巴金纪念馆
在书信往来中,杨苡受到鼓舞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报国方式她拿起笔开始写作将爱国、进步和对真理的追求融进文字中
杨苡向巴金倾诉的内容年杨苡发表诗歌《失去爸爸的孩子》因含有“骂日本人”的内容她被日本兵盯上为了逃避抓捕,她前往昆明去西南联大求学一路上,她睡地板、挤闷罐车从天津到香港,再绕道越南入境踏上国土那一刻“大家都流眼泪,回到祖国了”
首创“呼啸山庄”译名
她的翻译工作力求“信达雅”
在西南联大,杨苡遇到了翻译之路的“引路人”沈从文
沈从文看重她在英文方面的才华
建议她从中文系转去外文系
并给了她很多翻译的书看
巴金也写信鼓励她尝试翻译
“不要急,一星期译几百、几千字都行”杨苡翻译的首部作品是《呼啸山庄》此前它一直被译为《咆哮山庄》但杨苡总觉得缺点味道在风雨交加的一天雨点打在玻璃上,狂风呼啸而过宛如书中的主人公在窗外哭泣杨苡灵感乍现提笔写下“呼啸山庄”这一绝妙的译名在杨苡手中《咆哮山庄》更定译名为《呼啸山庄》这个译本70年来反复再版为无数中国人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
杨苡说,她最喜欢的翻译风格就是遵循原文的语言特色传达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信’就是要尊重作者的文字你不能改来改去‘达’就是让别人看懂我翻译《呼啸山庄》的时候正好有同事来我说你听我念,你听懂没有”几十年间,她翻译出
《俄罗斯性格》《永远不会落的太阳》
《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等作品
以翻译质量高、语言美广受赞誉年过百岁她仍坚持每晚看书
牢记巴金嘱托让自己活得充实
因时常受到巴金的鼓励和引导
杨苡一直将他视为自己的心灵导师病重后,说话极其困难的巴金看到前来看望自己的杨苡仍不忘叮嘱她“要多写”杨苡曾将两人之间的60多封信编注、整理,出版成书还在94岁高龄时出版《青春者忆》以独特视角写下了与巴金的故事
巴金与杨苡“崇拜,无限崇拜!”虽然翻译了《呼啸山庄》的杨苡后来也成为受人尊敬的学者但提起巴金,她依然满脸崇敬仿佛一下子回到小女孩的神情她仍牢记巴金的叮嘱“多读、多写”让自己安静下来、充实起来百岁的她,每天睡得很迟“因为舍不得,要看书”
一百年风风雨雨,杨苡在口述自传中
总结自己的生命旅途
杨苡的人生百年
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相比于传奇与成就杨苡更看重她的“日子”及其承载的亲情、友情、爱情和世情回首往事,杨苡说:“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成长的环境不同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我出生在‘五四’,成长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但就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年青一代的朝气、热情和责任感一点都没有丢。”而她的赤子情怀跌宕起落间的从容优雅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内页
年,杨苡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出版她说:“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杨苡先生叙述中缓缓展开
一百年风风雨雨杨苡在口述自传中总结自己的生命旅途“人生值得一过”
杨苡女士,一路走好!
杨苡(-),原名杨静如,著名翻译家、作家,曾任职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南京师范学院外语系。杨苡翻译的《呼啸山庄》是影响了一代人的中译本,也是她第一个将“呼啸山庄”这个中文书名赋予这部世界名著。从年到现在,杨苡一直以南大教授赵瑞蕻的“家属”身份住在北京西路的寓所。隔着50多年的光阴,她那小小的客厅始终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它以文学、记忆和坦诚构筑起南京文学的另一方星空。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