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检查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三位中国留学生的灵感实验中国青年报
TUhjnbcbe - 2023/8/17 19:36:00
北京中科曝光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

留学生们正在“Sparklab学习空间”中自习

冬夜北京,22点,万家灯火暖,寒街人渐稀。位于王府井大街的“WeWork”共享办公区中,一间办公区里依然亮着柔和的灯光,屋里有六七个人坐在工位上,或伏案研读,或紧盯电脑,有节奏地在键盘上敲击出英文字母,或戴着耳机正在用英文进行线上交流……

这个“办公空间”里的人,既非企业员工加班,更不是网友在网吧里“冲浪”,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因为疫情而滞留国内、无法去国外读书的中国留学生。而这个“办公空间”,也被赋予了一个有意思的英文名字:“Sparklab学习空间”,翻译过来就是“灵感实验室”。灰白相间的墙壁上印着“Experienceisthebestteacher(经历是最好的老师)”的英文短句,在另一面玻璃墙上,签着所有在这里学习的同学名字。“这也象征着一种归属感吧”,发起人说。

总的看,这个“Sparklab学习空间”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安静的自习室;二是写字楼里的共享区,在这里可以舒服地坐在沙发座里看书、或者与伙伴交流,也可以在独立“电话亭”中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导师交流。第三部分是休闲区,提供零食、水果、咖啡、茶饮等。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因当前防疫需要,“Sparklab学习空间”中的留学生们只有通过大楼门口的健康码验证以及刷会员卡,才能进入这个学习区域。

缘起

三个年轻人

共同碰“灵感”

“这里不是办公室,而是我们的‘留学自习室’,是我们特意为滞留国内的留学生们准备的自习、上网课的一个公益空间。”王徐琬琪是“Sparklab”的发起人之一,她自己就是个因疫情而滞留国内的留学生。她自我介绍说,去年9月,她被美国南加州大学等学校的“WBB全球工商管理学士”项目录取,因为疫情,不得不选择留在国内进行线上学习。

与王徐琬琪存在同样问题的,还有被美国西北大学录取的王采衣和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录取的侯博瀚。三人以前本就是高中同学,一聊方知,大家面临的问题类似:在家自学,缺乏气氛;没有学习的线下“场景”,随便来个“葛优躺”,就能昏睡过去,效率极低。

“虽然大部分教授会照顾国际学生,网课采用录播。但有些必须有讨论的课程,就一定要用直播课。因为时差原因,这些直播课程往往都在晚上或者半夜进行,有时候一上就要上一整晚,这样对家里人的作息也会有影响。”王徐琬琪说。

三个年轻人思来想去,“灵感”突袭,创办一个“留学生公益学习空间”的想法应运而生,索性就叫它“灵感实验室”不就得了!“Sparklab”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

实践

“跑”遍北京四九城

一波三折找“租地”

王徐琬琪说,有了“灵感”后,去年7月份,三人就开始“行动”了。为了了解需求,他们在留学生群中进行民意调查。“大家的需求还是挺大的,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很实用。”为了付诸实践,三个年轻人开始发挥自己从高中即开始培养的社交方面的特长,开始在四九城奔波选址——

侯博瀚当年组过辩论队,点子多口才好,善于与人打交道;王采衣高中时曾任学生会主席,擅长场地协调;王徐琬琪因自己创过业,也是创意不断。尽管各展所长,但这次的“创业”对他们来说依然充满了挑战,去年的7月到9月,为了找到合适的场地,三人跑遍了海淀、东城、西城、朝阳,找过大学的阶梯教室,也看过因为疫情停办的留学机构场所,均不够理想。不是价位太高、就是地理位置太偏,或者是周遭环境太差,不利于同学们方便地往来学习。

三位发起人经过无数轮讨论,形成的一致“理念”是:一是必须要有独立的学习空间;二是地理位置不能太偏,通勤要方便;三是价格要合理,要考虑留学生们的经济实力。因此,三人没少跑,不断地与场地提供方沟通、砍价。

“我们的‘创业’资金都是来自自己此前创业攒下的积蓄,以及家人的资助。”王徐琬琪说。

经过多方努力,去年9月,“Sparklab学习空间”在雅宝路的“EPARK”开业。他们通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位中国留学生的灵感实验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