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设计留点白,留一点想象,才能够打造出舒适的个人空间。
——史以任
”
在9月初的中国国际家具展上,住逻辑邀请了行业资深设计师举办了一场“缪斯灵感”—家具跨界设计分享会,其中史先生分享了他在《非常梦想家》上的一个经典项目案例,将2位90后女大学生与3只猫居住困难的33平米小户型改造成了舒适惬意的生活空间,用设计改变生活。
▲《非常梦想家》案例
史以任先生毕业于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University,曾在美国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Gensler及WolcottArchitectureInteriors工作五年。目前在上海元柏建筑设计事务所担任设计总监兼美国WolcottArchitectureInteriors事务所的合伙人。曾代表参与设计美国洛杉矶KennedyWilson房产总部,获得年美国室内办公室设计首奖。
除了多年留学与海外就职经验,史以任先生更是出生在令众人羡慕的建筑世家,父亲史迪威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长年在美国与台湾著名建筑设计公司主持设计规划业务,而他的伯伯则是被誉为“空间魔法师”的史南桥,大概就是传说中赢在起跑线上的人。于是逻辑君在分享结束后对史以任先生进行了个人专访,聊了聊家庭与设计对他的影响。
很多人了解到史以任先生是因为《非常梦想家》上他改造的经典案例,而他的父亲和伯伯在多年前也曾参加过这档节目,珠玉在前,他反而更加坚定,父辈给他的影响,他也毫不避讳。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生在一个建筑世家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因为父亲的工作性质,我从小就经常生活在工地上,条件艰苦。不过反而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深切地了解到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
▲史以任设计案例
“让我真正爱上并决定投身于此的是我父亲史迪威先生,他对于设计所散发出来的热爱。对设计师而言,熬夜加班如吃饭睡觉一样普通,但他仍然时刻抱着最大的热情,沉浸其中。而在日复一日看似繁琐、平淡的时光中,他让我感受到设计是一件十分辛苦但又很美好的事业。”
▲元柏建筑设计案例
“因为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其他人拥有一个更好更完美的空间,而家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空间。它能够影响到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每天早起的心情,和每天期待回家的心情。想到会有人因为自己的设计拥有更舒适的家,就会觉得所有的艰辛都值得。”
《非常梦想家》让史以任先生走到了公众面前,在这档纯公益的节目中他获得了非常高的赞誉,但对于公益他却有着自己的坚持与想法。
▲元柏建筑设计案例
“家的改造不仅仅会改变某一个人,还会如同蝴蝶效应一般影响这个社会。就如同我父亲对我的影响,而我们公司会选择去做这样一个公益节目的目的就在于此,我们希望把设计师最有价值的部分贡献出来,通过公益来影响及帮助到更多人,即便微小但也一样充满了我们的能量。”
▲《非常梦想家》案例
“做旧屋改造其实还有自己的一个私心在里面,因为我父亲是一个十分喜欢在空间上打造巧思的人,我们从小到大的家他都会进行一些改造,哪怕是租来的也依旧如此。有时候他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材料,有时候他又会通过对空间进行调整,利用空间的错层夹层,将小空间变成大空间,营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间氛围,去让家更加适应每一个人的需求。”
▲史以任设计案例
“这些通过对旧房改造中学习到的空间知识,是我们日常设计中很难接触到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旧屋改造,去改善每一个人的居住环境,让更多空间变得更合理。”
一个产业的兴起及发展与当下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很多企业都希望通过与国外设计师或者团队合作,实现团队的国际化,而史以任先生不仅拥有多年的海外留学经验,更有全球知名设计公司工作经验,关于设计“国际化”,他更希望中国的设计能够早日走出去,因为在他眼里中国有很多超棒的设计在等待被看见。
“其实有过国外设计经验的人都会发现一点,那就是在国外施工费用和材料费都非常昂贵。所有在考虑到业主预算与需求结合的情况下,设计师都会利用留白设计,而在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留白的设计给了客户更多的可能性,他们可以将留白的区域亲自动手加上自己喜欢的元素或者是艺术品,让空间既满足功能性也能够满足观赏性。留白,是设计师留给业主的想象空间,亦是设计师和业主思想交流的空间。”
▲史以任设计案例
“在国外做设计的时候我们更多是以空间为主导,打造一个让人在空间中最舒适的状态,但是在中国做设计人们更加追求艺术与观赏性,有时候就会变得盲目起来,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当人们真的生活在里面反而会觉得太满了,好像不是自己的空间,删繁就简才是舒适生活之道。”
▲史以任设计案例
▲史以任设计案例
“其实中国有我们自己的设计的方式,但是不代表这个就不叫国际化,国内对于细节的设计在国外是很难接触到的。我在这两年做的细节比我在国外五年做的还多。在和美国公司谈论工作时,他们在遇到需要很多设计细节或者特殊性设计的时候,就希望找中国的团队来做,因为东方元素和中国团队对细节的运用都远胜于国外。”
“所以中国的设计在某些程度其实是领先了国外的设计,但是某些方面可能又弱于国外,所以真正国际化的设计应该是回归到你如何结合东西方设计的精华,创造适应时代趋势的空间。因为设计究其根本是为人而服务,为人生活的空间而服务,而不是为了某一个墙面或者造型去服务。”
▲史以任设计案例
“而且做到国际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设计师需要走出去,让国外的设计师们看到、了解到我们的设计。现在很多中国设计师去国外参加比赛,就是在不断被世界看见。因为本来中国的设计就很棒,但可能以前很少被世界感知到。所以,国际化更应该是设计师如何去让中国设计被世界看见,而不是一昧的追求说我只有到了欧美才叫国际化。”
在品牌IP、个人IP层出不穷的时代,史以任先生却给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答案。
“其实当我们在讲IP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讲一个品牌效应,你能不能打造个人IP,想不想打造IP的根本则在于这是不是你喜欢的东西。如果是你喜欢的,你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行为,如果不是你喜欢的那你还要再探索。因为设计这个行业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你可以一直做,我父亲说他可以工作到90岁,也可以工作到岁。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发现自我,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所喜欢的,什么是能够代表自己的,这个时候才代表这个设计是有你的灵*在里面,这样的设计才有生命力。”
▲元柏建筑设计案例
“举例来说高文安老师,他在深圳的办公室旁边就打造了他的一个面馆,一个健身房,原因是为什么?他喜欢,这个是他喜欢的东西,他喜欢吃面所以他开了一家面店,他喜欢健身,所以他开了一家健身房。所以IP这个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你不能盲目的去开一个IP,要思考这个是不是你所想做的事情。”
“我们常常会注意到很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就是网络上搜集一些素材,然后抄。但是这样的设计失去了灵*,真正在业界知名的大师,他们设计里面都保留有个性和特色,这就是他的个人IP。”
▲史以任设计案例
“与此同时你也会反思你自己,什么设计代表我,什么材料代表我。像我当初在美国的时候,就会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一种编织型的元素,因为我希望在所有参与过的设计里面,会有我的灵*在里面,而不是说完完全全按照业主的要求去设计。包括现在我做设计的时候,可能就会去选择一些编织型的家具,这样在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就会觉得这就是我的设计。无论客户的需求怎么变化,风格如何迥异,但这里面都会有代表“我”的元素在,而这就是我的个人IP。”
除了设计师的身份,史以任先生还是一位年轻的管理者,在公司的运营和团队管理上,他也有着自己独特见解。
“在设计行业,管理比设计更困难,因为设计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且没有标准答案。我需要听到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而不单单的说只有某一个设计方案就是对的。所以我更鼓励发表意见,希望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史以任设计案例
“我曾经在一个礼拜做了一个9层楼的总部设计,从平面设计到效果图到整个方案,2万5千平米。当时我问我的同事他们有没有人要来做?没有人来做,那我就自己做。我做一遍给你们看,所以当我完成的时候,他们也就心服口服了。我会跟他们讲,其实我并没有比你们好,我只是比你们更努力。没有多少大道理,都是一个个切身案例堆出来的经验分享。不是居高临下地指导,有些经验就是身体力行的去实践。”
“在推进项目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设计师说,我现在没有想法。我们都知道设计这个行业最痛苦的就是“我没有想法、没有思路,无法继续进行创作”。这时候我会鼓励他们多沟通,无论是跟我还是跟同事甚至是跟我父亲都可以。我不会告诉你应该怎么设计,这里放什么?那里放什么?我只会告诉你说,你有没有试试看不同的可能,甚至是尝试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希望能用一种启发性的沟通,激发一些有趣或者是带有灵*的设计。设计这个行业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天马行空才能创造更多可能性。设计是一个过程,需要不断尝试、不断犯错,才有可能找到最好的一个。”
▲史以任设计案例
“设计是一个创意产业,只有引导才能够让设计产生出独特性,而创意产业最大的价值就是创造出你自己的东西。你怎么利用你自己的东西创造出独一无二的IP,那我觉得这才符合设计师他所应该做的。如果我今天用的是管理的模式,鞭策大家,那大家都会局限在一个框框里面,就不是真正的设计了。”
▲《非常梦想家》案例
“就像我们在《非常梦想家》节目上为什么会去做一个斜的设计,原因只是我们画歪了一笔,但就是这一笔,让整个空间都变得不一样了。这个户型电视节目组曾经找了5个设计师做过了,每个设计师都是设计直的,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提到这个案例就是想告诉大家,其实我的管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管理,更多的时候我和他们是伙伴、是朋友、是家人。我不是告诉你去做一个对的设计,我是来协助你做出更好的设计,这才是我真正的工作。”
▲史以任设计案例
在采访过程中,史以任先生还提到了在设计之外的爱好——高尔夫、旅行和游戏,但每一种却都和设计息息相关。即便是超级热爱的项目,但每一个高尔夫球馆他不会打超过3次,因为不同的室外空间能够为他带来不同的层次灵感。旅行是放松也是最佳的充电时刻,不同地域的设计风格和同一地域不同时期的设计风格都足够为每一次的旅行增加意料之外的独特魅力。而看似不务正业的游戏,却是他从小便保留的培养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小秘密。和高尔夫类似,每一个游戏他不会玩超过一个星期,而每个游戏的逻辑和空间都能够帮助他在天马行空的设计中多一些灵感。
空间有无数的形态和可能性,生活处处是设计空间,处处都可以是灵感来源。因为热爱,史以任先生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融入了设计之中,这一切便成就了独属于他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