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辰纹
来源
洞见新研社
“未来十年,AIGC(人工智能自主生产内容)将颠覆现有内容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去生成AI原创内容。”
李彦宏7月在百度世界大会上的发言话音未落,AI作画的风潮如同一场旋风,席卷了互联网的每个角落,不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而且开始从专业领域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曾败于AI的天才棋手柯洁、知名画师乌合麒麟等都曾参与过相关讨论,闲鱼上甚至出现售卖AI绘画作品的帖子,“1分钟内出图”,“5元4张”,主打一个低价高速。
而随着像百度、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以及资本的入场,更是将AI绘画的热度抬高了一个等级。
百度和华为分别推出了各自的AI绘画平台“文心一格”与ModelArts。
生成式AI平台“TIAMAT”则在10月12日宣布完成由知名风投机构DCM投资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
在此之前,StabilityAI获得了1.01亿美元种子轮融资,正式晋升独角兽行列;几乎同一时间,另一家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Jasper也宣布获得了1.25亿美元的新融资。
AI作画爆火,展示了AIGC技术的突破进展,当然有值得高兴的地方,可技术的进步与落地如何产生价值,进而引导相关行业完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建,却仍有诸多疑问待解。
01为什么是AI作画?
AI作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年就已经有所发展,只是AI绘画的早期作品看起来还很粗糙,直到今年年初时,AI绘画还只停留在“能看”的阶段。
其实对比一下现阶段的AI写作、AI作曲、AI配音、AI唱歌等技术,可以发现这些活AI都能做,但与人类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当时的AI绘画大致也是这样的水平。
大众对AI绘画观感的转变发生在今年8月,美国游戏设计师JasonAllen用一张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拿下了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美术竞赛一等奖。
大赛评委对这副AI作品的评语是:即使它是AI生成的作品,也依旧配得上这样的成绩。
虽然这副作品在AI生成之后,设计师还进行了上千次的修改,花费了近80个小时才完成,但并不妨碍公众对AI能力的重新认识:原来AI绘画已经可以超越人类了!
《太空歌剧院》能获得专业评委认可并获奖,背后支撑技术的突破功不可没。
在今年年初时,AI绘图软件DiscoDiffuion解决了效率问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批量生产绘画作品;
后续几个月,经过DALL·E2与MidJourney等AI绘画平台的相继测试,AI已经可以生成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人物形象;
到了7月份,DiscoDiffuion成功解决了细节与效率的问题,AI绘画的精度提升到艺术品级别,生产效率提升到秒级,创造所需的门槛也大大降低,普通电脑甚至手机也能适用。
AI绘画最终引爆的导火索当属DiscoDiffuion的开源,此次开源开放的不仅仅是程序,还有训练好的模型,这大大降低了AI绘画创业的难度,同时也对技术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技术之外,C端用户的疯狂追捧,也成为AI绘画爆火的重要因素。
相比其他AIGC创造,AI绘画的门槛更低,参与度更高。
最开始时,MidJourney、Discodiffusion、StableDiffusion等AI绘图平台生产了大量AI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在推特、Facebook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引发大量用户围观,特别是当用户输入几个关键词,就能在十几秒内生成一幅高质量的绘画作品,极大刺激了用户的参与热情。
在中国,是由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店的MV作品《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在B站率先引爆的,这个MV的每个画面都取自歌曲的歌词,由Midjourney平台生成。
在此之后,《七里香》《孤勇者》《加州旅馆》《波西米亚狂想曲》等热门歌曲都被UP主们用AI绘画的作品作为MV的素材重新创作了一次。
对此,有专业人士评述,对于用户而言,AI作画让原来没有绘画基础的人,能够享受到创作带来的愉悦,对于一些专业画师,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能够更有效率的完成作品。
B站上有个热评,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C端用户喜欢AI绘画的原因:一是出概念、找灵感,二是当成P图素材与手工结合。
02一座待挖的金矿
那么问题来了,AI绘画能赚钱吗?又该怎样赚钱呢?
AI绘画平台们面对汹涌而至的C端需求,利用社交平台的引流,推出类似于付费服务或者“会员制”的收费模式。
由于目前面向C端的AI绘画平台大多为轻量级的工具应用,能够展现出来的玩法和内容场景都比较有限,同时C端用户进入AI绘画平台,大多出于好奇尝鲜的目的,当新鲜感过去之后,如果不是专业人员,很难再刺激用户进行二次消费,因而当前这种纯粹ToC的商业模式的根基并不稳固。
但若围绕AI绘画在C端用户中的社交属性,以及AIGC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社区属性去挖掘,则仍有一个非常大的成长空间等待开拓,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