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naturespeededup
andGodsloweddown,
艺术乃是自然的加速和神明的减慢。
来源:节选自《光明日报》
年5月15日
转载编辑
田艺苗的田
用艺术的眼睛感受世界
今天很高兴地来到复旦大学,和大家一起来谈谈艺术以及实现艺术的途径——美感经验之转化。首先,我想用几句话来做一个开场。
唐朝中期的时候,有一位杰出的诗人叫李贺。他的诗里有这么一句:“笔补造化天无功”。这个笔当然是作家的工具,不过也可以说就是一种艺术技巧;他说“笔补造化”,造化还不够,需要艺术家的这支笔来使它成为完美,所以他说“造化无功”,也就是天无功,需要笔来补造化之缺。我把它翻成英文是:Wherenaturefails,artprevails,在自然不足之处,就要用艺术来弥补。我觉得这一句七言的诗句非常具有美学的一种洞见。
还有一句是一个法国作家Chazal说的:“artisnaturespeededupandGodsloweddown,艺术乃是自然的加速和神明的减慢。艺术是介于大自然和神明之间的东西,自然不够快,艺术可以催生,使得它发展得比较快一点。比如说我们看电影,在电影中看到一朵花出现在荧幕上,几秒之间就开了,可是在实际的自然中你可能在这朵花旁边守5个小时,才可以看到它绽放。这就是把自然加速,是艺术之功。同样,有些内容过程可能很快,非我们肉眼所能窥括,但可以借助艺术的手法,让它放慢一点,让人们可以看得清楚一点。因此Chazal讲艺术使自然加速,而使神明减慢,以让我们欣赏。
十九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的大师王尔德,是一个全面的天才,既是诗人,也是童话故事和寓言小说作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喜剧家。他也说过一句话:并非艺术来模仿人生,而是人生可以模仿艺术。这个说法好象有一点颠因倒果,故做危言耸听。可是我们想想,艺术来模仿人生,或者文学来模仿人生,那是写实主义。比如一个作家来描写社会、反映人生就是这样。如果倒过来,我们看见风景非常美,于是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美的时候我们说它像画,这不是自然在模仿艺术吗?我们不会看见一幅画说美如江山,反而倒过来说江山如画。我们看到一个人,他总是精神胜利,于是我们说这个人简直是阿Q。这不是人生在模仿艺术吗?我们是借用鲁迅的眼睛在看人生喽?我们见到一个女孩子,弱不禁风,多情善感,于是说她简直是林黛玉。我们不是用曹雪芹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吗?我们到法国去旅行,看见风光明媚,春和景明,于是说:啊,这是莫奈的画面!这不就等于那个印象派的大师莫奈,教我们如何用他的眼睛来看大自然吗?因此,王尔德讲的这句话有他的道理,倒过来人生是在模仿艺术。
假使没有那么多艺术家、作家,告诉我们如何用他们的眼睛来看世界,用他们的心灵来感受人生,我们自己并不见得有很多的方法,来感受人生,来观察自然。所以我们的文化是无数艺术家、作家的感性、美感为我们消化了人生与自然,让我们很容易地用他们的眼光来体验人生、观察自然。
用间接的经验体验人生
苏东坡有一首诗很有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第二句是最有名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人看了就不服气:苏东坡为什么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呢,为什么鹅就轮不到呢?你这个东坡居士对于鹅有偏见。其实他没有看清楚,苏东坡的题目说得很清楚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是一位高僧,他画了一幅画,画上面竹外桃花,春江水暖,画上是鸭子,不是鹅,也就是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谁的直接经验呢?是惠崇的经验,是惠崇的美感经验,他画出来了;苏东坡呢,当然不是没有看过鸭子浮在水面上,但没有把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经验凝定,具体地写成诗,是惠崇的画激发了他,画里的美感,被他转化到自己的诗里来了,成为他诗句的美感。
在这里我就要说到写实主义这件事情了。写实主义是在西方兴起来的,19世纪有一些小说家,尤其是要用小说来反映社会,来观察人生,认为一个人的作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后来的遭遇表现,大半是由他的社会背景,由他的阶级,由他的职业,由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的程度等等来决定的。这本来是文学艺术的一条康庄大道,可是呢,也不见得是全部的真理,因为很多艺术作品,不是这样子表现出来的。不是由你一个小说家去观察社会,体验人生,然后写成小说,而是世界上有许多艺术的主题,他根本不由你去观察,更不由你去切身体验。比如说宗教的题材,比如说传说,神话,梦幻的东西,这是另外一种主题的来源,而这种来源的主题还多得不得了,曾经促成了很多杰出作品的诞生,传诸后世。
用同情的想象捕捉经验
一件艺术品要创作,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知识、经验、想象这三样东西。
如果我们去登一座山,登山之前要知道这座山叫什么名字?上面哪儿有一座庙,有一座佛寺或者有一所道观,相传有什么高僧在里面住过,发生过什么传闻,是什么朝代建的,如何如何。这些都是知识,我们如果要写一篇游记,这些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当然,这些不见得都能派上用场,凡你所知道的,不见得都在游记里面如数家珍地写出来,那是地方志,或是一个报告文学,说不上是纯文学作品。所以除了知识之外,你要真正去登山,知道山路的曲折,别有洞天,景色独好。可就是这样你也未必能写出一篇很好的登山记来,因为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要把这个知识跟经验调和组织起来,这就是想象力。用想象力,结合知识和美感的经验,就可以写成的一篇精彩的游记。可见想象力多么重要。
柳宗元是中国文学史上写游记的一个始祖,《永州八记》是他的杰作。其中有一篇叫做《钴鉧潭西小丘记》。他是这样写的:“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说这个钴鉧潭边山上的石头突怒偃蹇,已经有人情的味道在里面了,石头已经有一点人格化;后面说它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多得不得了,都数不过来了。接着他说“其嵚然相累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石头相垒一路下坡来像牛马到溪边来饮水;角列而上者,好象熊罴上山一样。他的想象力,就是用野兽来做比喻,所以这第三个要素就是想象力。
所谓想象力到底是什么呢?胡思乱想不能叫想象力。想象力得能把一件事的本质凸现出来,有感性,可以做美的关照。我觉得想象力,其实就是一种广泛的认知与同情。比如说你写一只狗受伤了,躺在那儿,写它很可怜,你一定是同情这只狗,设身处地:你就是那只狗,你受伤了。你同情万事,甚至于去认同万物,有这样心肠的人,才能够成为艺术家。一个人要有同情心,你写树就要变成树;写知了就要变成树头的、树梢的一只小知了。艺术家一定要能设身处地进入万物,与他们同在,这就是想象力的可贵。
我再举一个例子,宋朝的一位文人叫王质。他一次旅行到了山上,很有感慨,写到“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到第三句完了,还不是很有想象力。写景是不错的,星斗张明,错落水中。然后说“如珠走镜”,那水如果说水面很平,星光落在上面,好象一面镜子上面有许多珠子;如果水面是在波动的,这个珠子落在镜面上就会滚来滚去。这个想象力就加深一层了,有曲折了,这就比较妙;而且呢“不可收拾”,滚来滚去,你没有办法叫它停下来不动。因此星斗的反光,就好象在境面上滚来滚去,这是一种很好的想象力。
我也写过很多游记,好多年前我在香港的中文大学教书,我宿舍的阳台是朝着西边的,所以天晴的时候,像今天这样晴天,落日西下,就在我的阳台前面。而且我的阳台前面还有一片草地,草地外面是松树林,夕阳落在松树林的背后,使晚霞跟松树相映成趣。于是我写了一首诗叫《山中传奇》,“落日说黑蟠蟠的松树林背后,那一截断霞是他的签名”。我把签名这件事情更推进了一层,用人事来说明自然之变化,说到落日还没有完,落日说,这个晚霞是我签的名,美则美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们要看就趁早,从艳红到烬紫,从红到紫慢慢淡下去,有效期间是黄昏。什么叫有效期间?我们拿到一张支票,一年之内就要兑现,过了一年这支票就要作废;落日说了我签的名,我开的这张支票很美,不过时效不是很长,你们要看就趁早,半小时后,我这晚霞就收回去了。所以就像一个人签名,签在支票上,而支票的有效期间是有限的,等于落日签名是签出美丽的晚霞,给我们看,供我们欣赏。我们要赶快用眼睛去看吧,到了夜晚来到的时候,黑暗就取代晚霞了。所以用人事来说明自然之作为,这也是一种同情。而且我说落日说的,落日好象是一个人,它的签名很漂亮。这就说明,你有知识有经验之外,还要有一种想象,这样才能把这个经验捕捉住。
想象填补经验的空白
有些艺术的主题,因为是宗教、传说、神话之类的主题,不容你去观察,也不容你去亲身体验,你必须用你的了解,智慧,想象力去诠释才能够表现出来,而且表现得美。作为基督教的一个题目,一个主题,所谓MadonnaandChild,麦当娜(Madonna)就是妈妈,Child就是圣婴,圣母与圣婴,圣母抱着一个圣婴,那这个圣婴到底几岁了,是胖还是瘦,圣母长得是什么样子,你不可能观察,你要用你的想象。所以这个圣母与圣婴,比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就是圣母很慈祥地望着她怀里的耶稣,那是非常美的。有人就说,你这个雕塑是很了不起,可是圣母的年纪跟耶稣好像差不多,你怎样解释呢?那米克蓝杰卢说,凡是良善的女人都不会变老。就这么解释一下,当然是不合逻辑的。像这种题材多得不得了,中国画里面《钟馗捉鬼》、《观自在菩萨》、《弥勒佛》等等都是这种题材,我自己就写过五首关于观音的诗。可以说,这种题材在许多民族的宗教或者传说里都由不同的艺术家来描述过,
我们都知道《最后的晚餐》,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杰作,作者达芬奇是一个全面的天才,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科学家、发明家。《最后的晚餐》描绘的事情,圣经新约里面有几章讲到过,说耶稣跟他的门徒坐在一起吃晚餐,忽然对他们说,你们之中有一个,把我出卖了。我们看在达芬奇的画中,耶稣在中间,左边两组,右边两组,一组3个人,一字排开,坐在一张长桌前。其实呢,据历史学家考证,耶稣那个时代,罗马帝国还不是这么坐椅子在桌子前,大半是席地而坐。
那我们现在就要追问了,《最后的晚餐》果然是这样吗?《圣经》里面也没有讲的很清楚,所以留下很大的空间,让艺术家的想象来补足。《最后的晚餐》是经常有画家来画的一个画面。荷兰有一个画家叫Direickbouts,也画过这一题材,他的年代比达芬奇还要早几十年,所以不可能抄袭达芬奇,而实际上他的画法跟达芬奇的完全不一样。他的画面上,耶稣跟12使徒,是围着一张长方桌子坐在四边的,面对着我们的一面是耶稣在中间,左右各有两位使徒,然后在餐桌的两旁各有三位,耶稣的对面,背对着我们两位,正好是12位。所以每个画家想象力是不一样的,灵感来的不同,解释就不相同,空间非常广阔。
灵感女神的眷顾
现在我来谈谈灵感。对于灵感,大家往往觉得好象很神秘。其实灵感并不神秘,灵感绝对不会拜访懒惰的人。你无所用心,漫不经心,忽然一句很好的诗,自天而降,这绝对不可能。灵感是某一种想法,某一种感觉,某一种情绪在你心中,不吐不快,有好多时间,你根本想不出该怎么样找一个出口让它出来,有一天它忽然自动出来了。灵感是你长久思考、感受的一个结果,而这个缺口出现的时候,你的功力修养也正好准备好了,能把它适当地表达出来。如果你对于文字没有锻炼,没有经验,那么你就算想得再美,那也是镜花水月,一闪即逝。所以灵感不能直接去追求,只能间接的能够修养你的人文情操,因此灵感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把握住它。就像圣经所讲的,上帝说我们要有光,于是光就来了。
古人灵感来的时候,李白说,兴酣落笔摇五岳,好像五岳都被他摇动了,所以是诗成笑傲凌沧洲。辛弃疾说,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灵感,西方的诗人,尤其古典诗人,写诗之前,总有那么小小一段,向文艺女神祷告,说muse请给我灵感,这个叫tothemuse,muse就是给诗人灵感,muse是诗之神。可是,西方语言里面不仅仅应用如此,其他欧洲语言也往往如此,就从这个字,文艺女神muse,变成音乐跟美术,music,就是mus,变成ic,就是music,然后再长一点就是museum,所以美术跟音乐就是从文学的诗的灵感,muse出来的,这是希腊人一个重要的观念。
我自己在选主题的时候,我的灵感也不一定只从前人的文学作品中得来,往往也可以从当代诗人的艺术范畴得到一些启发。比如说我可以从历史里面取材,我写过《刺秦王》、写过《秦俑》、写过《飞将军—李广》、写过《王昭君》,写过《梅花岭》——那是写史可法的,这些都是我从历史里得来的灵感。古典文学,我曾经写过几首诗给屈原,还有写过好多诗给李白、杜甫、苏轼,我最近写了一首诗给李清照,叫做《藕神》。济南人在大明湖边盖了一座藕神祠,来纪念李清照。我也写过陈子昂。所以古典文学也提供给我一些主题。传说,譬如夸父追日,公无渡河,我也写过。还有音乐也给我很多灵感,我写过差不多有10几首诗,都是音乐给我的启发。而且这个音乐还包括摇滚乐在里面,像汤姆琼斯(音),像帕布迪伦(音)我都把他们的节奏转换过来。电影也常常令我非常感动,我看了《甘地传》后,写了三首诗。电视片也往往能给我灵感,好多年前有一部电视片,描述纽约大停电,全城乱成一团。我就把它比附罗马帝国之衰亡,写了一首诗叫《大停电》。
奥运会期间,我也写过很多运动的场面,是靠新闻摄影得到的灵感。所以我相信,除了写实主义这条大路之外,有一些不需亲身经历,仅靠密切的观察,深刻的同情与想象,也可以从别人的美感经验中,间接地转化为你的艺术的素材。这样,主题就不怕没有。我们说,江郎才尽,到底什么叫做江郎才尽?我想不外乎两点,第一题材枯竭,没有新的主题好讲、好写了;第二语言僵硬,他的母语在他的笔下,转不过弯来了,都写光了。如果一位作家,他的语言还保持新鲜,而主题又能不断翻新,那绝对不会江郎才尽。我已经不能称郎,而只能称江翁了,江翁我大概还没有写完。
读书改变命运,艺术美化人生
古人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在我这一辈,大部分人都是通过读书考大学改变命运的,有些人留在了大城市,有些人找到了稳定体面的工作,有些人创业飞黄腾达。
原标题:《余光中:用艺术感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