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才比子建,貌如潘安”来比喻有文采和俊朗的人。中国文学史上曾涌现出大批杰出诗人,其作品历经岁月淘洗仍然绽放异彩,为后人传诵。以唐朝时期的诗歌、宋朝时期的词作品最具代表性。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诗人创作诗的秘诀是什么?大家耐地往下看。
承天时凭地利
1.文化的传播、继承与革新,为诗人创作诗提供了可能。
无论从作者司马迁创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史记》,还是从“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诗词来看,文人的创作都受到了先前文化的影响。脱离开原有的文化,诗人的创作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文化的传播、继承与革新,为诗人创作诗提供了可能。
2.时代赋予了诗人创作诗的特殊身份。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无形的文化源自于有形的现实,诗人是时代造就的“英雄”,离开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诗人也将消失在无形当中,其价值又何以体现呢?杜甫《石壕吏》所描述的就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贫苦人民生化现状,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杜甫的灵感何在?
3.先天因素满足了诗人创作诗可能。
“天资聪慧”“过目不忘”等词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所拥有的先天条件很优越,无可比拟。诗人作诗也一样,需要具备一定的先天因素,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诗人。
靠“人和”
一个智力不健全的人,何谈作诗?然而反过来说,所有智力正常的人都是诗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此在于诗人后天的刻苦学习。诗人创造了诗,同时也创造了自己。“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还记得“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求学之人吗?诗人的创作来自于不屑努力与学习,主观因素方面才是诗人创作诗的必要条件。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归一
三者归一即灵感,灵感成就诗人。得天时、地利、人和者方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的创作灵感是其作品的魂魄,而灵感源于这三者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给无生命的载体注入了灵动的魂魄,使其活跃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创造了诗的价值。
诗人创造诗,靠的是灵感,灵感才是诗人之所以称之为诗人的关键,也是诗人创作诗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