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岁是人进行创造特别是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而孤独是非常有利于诗歌创作,孤独时人会把目光聚焦在自身,诗性也较为敏感易写出一些优美经典的诗。比如拜伦,济慈,华兹华丝,莫扎特,萧邦,徐志摩,王勃,李白,王维还有牛顿,笛卡儿,爱因斯坦…他们的创造高峰无一例外的是在青年时期。他们当中在老年时基本没有任何新的发现和创造。牛顿老年专注于神学而终一无所获;华兹华斯晚年时终于得到期盼已久的荣誉及世人的赞赏而且拥有了大量的金钱和房产。但宽裕的生活及接连不断的宴会应酬也意味着他艺术生命的终结,老年时的他始终未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连他自己也哀叹灵感的枯竭。华兹华斯从一个奔放不羁才思敏捷追求自由的青年变成了一个保守世故圆滑只重视家产钱财的地主,年轻时那种激情信念理想的追求早已被整天经营自己家产,忙于社交赴宴的生活所取代,作为诗人的他已死去,缪斯也离他而去。因此,大学时期或者说青年时期是我们浪漫一回进行艺术创造的最好时间。因为,一毕业你就得面临工作和社会的压力,一结婚你就要担负起自己作为一个中年人的义不容辞的重任以及面对无尽的生活琐事的纠缠,那是你会体会到作为一个社会人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不要看不起艺术的浪漫,它不会轻易光顾一个人的。不要认为只有挣钱工作才是生命的主题,婚后的中年老年你将天天来面对它们,你想甩都甩不掉,它们会一刻不停地纠缠着你。因而不要以为艺术的情愫理所应当,青春浪漫清纯的年龄一转眼便会过去,而且永远也不会再来!正如曾经逝去的童年,我们永远也无法找回!所以珍惜自己的青春浪漫和对美的追求,别让青春像童年一样悄悄流去。艺术中的美与真理,常常是由少数第六感较为敏锐的人探索并发现的。那些天天为乌七八糟的琐事忙碌的人心灵早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变得冷漠和麻木,他们的心早已迟钝堵塞只能对眼前的肉体的美有所反映,而把真正的大美-心灵的美视为敝席。这也解释了社会媚俗低俗的原因,当物欲占满心灵时,心灵便会如一潭死水似的死气沉沉,即使清风也吹不起半点涟漪。外表的美经常与心灵之美成负相关,君不见《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相貌丑陋却有着一颗美丽的心,而那个一心想把拉丝美拉达占为己有的英俊公爵却是个坏到了骨子里心灵丑陋的家伙。由于看重实际的原因人们通常对艺术与科学中所表现出精神之美不屑一顾,但我想问一句你想没想过自己来这世上走一遭难道仅仅是为了获得虚名和金钱,人们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活一辈子究竟是为了啥?他们匆匆地来又匆匆而去,然后不留一丝痕迹就像从未存在过。现在的热闹不过是个幻象,就像当你现在回忆过往时感觉过去仿佛是一场梦。人们总是执迷于现在的利益得失。当产生意识和灵魂的器官化成灰烬时,我不敢肯定灵魂和意识是否可以继续存在。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那种消逝了一切欢喜,泯灭了一切忧愁的无声的静穆。一些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就能无限接近这种静穆。当教堂的音乐响起时,会激发人们心中那种肃穆的情怀,让信徒更加虔诚聆听牧师,更加神圣地对待弥撒。一些音乐大师深深陶醉于音乐带给他们的至美体验,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愿意倾其所有投身音乐的根本原因。表演艺术如戏剧、歌剧、电影、电视剧,演出会达到一种情感宣泄的作用。那些剧情紧张场面激烈的演出能起到一种精神放血的效果。鉴赏艺术中的美有助于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净化灵魂,使自我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愉悦之情。大多数人的错误在于把美人当成美的本身,这是极大的无知和愚蠢。肉体的美常常会唤起你的情欲激发本能的冲动,是一种消极的形而下的美,美感之后你将得到羞耻与愧疚;而本质之美是一种积极的形而上的美,它唤起的是你的心灵,激发你的精神上的美感体验,美感之后,你获得的是一种纯净的神圣的愉悦感。每当我看透人性的虚伪与丑恶时,我就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那些执着而孤独的作家,画家,音乐大师带给我的震撼。我也曾一度认为生活中挣钱工作是真正的主题,艺术不过是生活的点缀而已,但现在我明白了:只有艺术可以使我现实的沉闷乏味以及人性的丑恶虚伪无常中逃离,只有艺术中的善与美才能拯救我的痛苦以及那种善变虚伪之人带给我的深深的失望。这便是为何会有那么多伟大而孤独艺术家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艺术的深层次原因,他们所热爱并孜孜以求的艺术正是他们摆脱现实冷酷,冗闷,无情,无意义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对那些已扭曲畸形的人性感到深深的厌恶与绝望……像凡高,海子,川端康成…世人对这些超世的天才是如此的不屑,总是用最残酷的手段对待他们,把这些难容于世的天才看成异类疯子,并常常用嫉妒污蔑的卑劣方式加以荼毒进攻,因为这些人渣怕天才绝世的才华反差出他们的卑鄙龌龊和肮脏…这就是为什么天才在世时总得不到世人的承认和肯定,那些披着人皮的猪怎么会容忍金子在黑夜中闪闪发光呢?杜甫曰:“尔曹身与名具灭,不费江河万古流”那些现在的小人正如已遗臭万年的人渣一样将会重蹈覆辙,当他们的肉体毁灭精神作古,他们也就不能再聒躁于是、谗媚不休,他们的衣衫,淫欲,铜臭,虚伪都将随着历史的风尘化为卑鄙无耻的粪土……但诗人永远是诗人,正如曾经那些伟大的诗人一样,诗人会万古流芳…诗人及其他艺术家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们选择了忍,没有像那些反社会者,疯狂报复者一样将心中的怒火通过暴力方式来发泄,而是选择用艺术维美的形式将心中对人性的绝望和对美的至高追求表达出来,艺术家的自我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深秋的紫葡萄在这一刻化为了美酒……这便是为何诗人会成为诗人,艺术大师之所以不朽的第一推动!本以为这些翻云覆雨勾心斗角的小人会有所改变,本以为那些奸诈谗媚的走狗会有所不同,本以为那些人面兽心的所谓的读书人会变得无私真诚,现在看来,这都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乐观幻想而已!唉,时无英雄使竖子横行!难怪东坡会被一直流放从黄州到琼州,难怪稽康会因小人的妒忌排挤而魂断刑场,难怪阮籍会遭莫须有的诬陷每至穷途辄失声痛哭,社会从不缺乏那些衣冠禽兽。然而,君子毕竟是君子,在忍受非人的摧残之后,君子选择用诗文的方式来升华自我,他选择以沉默的语言来对抗邪恶,他不再理会小人的嘲讽与嗤笑,他选择了追求完美的艺术苦旅,决定在自我的长路上一直走下去……在倍受生活的磨折与内心的煎熬之后,君子终于省悟,诗人终于觉醒。
对于诗歌艺术的领悟就是对生命本身的感悟,艺术是一种停止了向命运哀求的大气,一种不再理会哄闹的宽容,是一种无欲无争的坦荡,一种重新走向自我的从容,是一种放下了得失的大度,一种忘却了恩仇的厚重,是一种宛转却不腻耳的声响,一种深不可测的孤独,是一种明亮却不耀眼的光辉,一种回归自我的征途,是一种黯淡了浮华功名的洒脱,一种险胜却不凌人的高度,一种洗掉了偏激的坚定,一种退去了非我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