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从古至今,书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让我们的世界不断丰富,也让我们的心灵更加自由。
今天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我们阅读了吗?
记得周恩来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读书能改变的人的思维,思维变;行为变,结果变;结果变,命就变。千千万万的人改变了命运,国家的命运也会被改变。勿忘国耻,读书强国。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深圳,是一座因读书而受人尊敬的城市!
年,深圳读书月创立。
深圳这一座快节奏的城市,在这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强音却可以放下脚步,深圳市委市政府于年创立并举办的一项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时间为每年的11月1日至30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二十二届。
为全民阅读立法,开启全民阅读法治化进程,年4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国内城市阅读推广领域首部运用地方立法权制定的法规,以法律形式为全民阅读做顶层的制度设计,更好推进全民阅读工作。
《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明确和规范了政府及与阅读相关的部门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行为和义务,保护每个市民的阅读权利,为市民阅读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公共阅读服务水平的提升,使深圳推动书香城市建设更具刚性和约束力。
事实上,在推广阅读的努力上,深圳已经有了多个第一。
年,深圳图书馆率先在全国免费开放。
年,深圳首次提出“建设现代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突显深圳对公共文化事业和公民文化权利的重视。
年全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律《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图书馆条例(试行)》在深圳出台。“当时是想保证图书馆的权利,因为当年深圳区一级的图书馆没有独立的场地,经常被政府侵占场地。”深圳图书馆前馆长刘楚才说。
年9月2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明确每年11月为“深圳读书月”,属于全国首创。
同年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动,自此开始全民阅读推广的长期探索与实践。读书月在深圳经济特区的率先诞生,体现了深圳在全民阅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上的“先知先觉”。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把阅读作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途径,全民阅读成为城市重要的战略选择。
年,第三届深圳读书月提出“建设公民道德实现文化权利”口号。
年,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发展战略,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年,深圳提出打造“两城一都”(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目标。
年,深圳率先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在全国率先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满足和实现广大市民和外来建设者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权利、落实民生净福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确保人民群众享受、参与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权利。
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向公众免费开放。
年,深圳出台全国第一个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后续发布了10余项文化产业政策……
深圳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在不断细化和丰富的过程中为阅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阅读是最基本的文化权利之一。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
年被世界知识城市峰会授予“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
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随后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根据《意见》制定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为推动全民阅读尤其是深圳读书月的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在全国首次把全民阅读提升到市委市政府决策规划范畴并产生广泛影响。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如同改革开放40多年在经济领域取得的诸多全国领先,在阅读上,在市民文化权利上,深圳人希望同样能做到全国领先。
国务院参事、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原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和深爱榜创办人袁子弹
深圳读书月的创办、推动,深圳人一定不会忘记他——王京生。
深圳读书月、深圳关爱行动。读书与行善,都与这一位学者、原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的推动有关。
深爱榜创办人袁子弹就是在这两个品牌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年,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创立,袁子弹成为了该活动的项目负责人。年11月,依托深圳读书月活动平台,为广大外来青工“量身定做”的“青工大课堂”在深圳启动。安子、袁子弹通过组织成立讲师团,深入基层、工业区与来深青工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为广大外来青工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青工大课堂”不仅扩大了深圳读书月活动的覆盖面,同时也激发培养青工的家园意识和读书向学的习惯,受到了百万青工的热烈欢迎、追捧以及市民的好评。年,“青工大课堂”华丽转身,诞生出了深圳市首家服务青工的民间公益机构——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袁子弹担任该机构总干事直到现在。
据公开媒体报道,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为青年开展各类讲座共计多场,惠及青年多万人次。
袁子弹也是在深圳读书月青工大课堂平台上收获了成长,他通过读书月平台与金庸、洛夫、余光中等人同席零距离的交流,让他在深圳读书月这个平台上在付出中成长自己。
在小说《深圳爱上你》一书中,袁子弹也把“读书”、“行善”写了进去。袁子弹说,“读书”是因,“行善”是果。读书是明事理,“行善”是行动。
也因为如此,年3月1日,袁子弹新书《心灵·历程·感悟——生命的另一种美丽》首发式在F文化创意园举办,袁子弹此次活动以第六届深圳关爱行动为平台,他第一次开始了人生的演讲——《让爱传出去》,袁子弹自此,开始宣导“多读书”、“多行善”的理念。
年4月,袁子弹获选成为第十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为袁子弹颁奖。
袁子弹认为,当下社会都在说读书无用论,都在急功近利地追求一些浮躁的东西,我们深圳市政府能一直坚持倡导市民多读书,多行善,我在参与读书、行善活动中,其实真正的践行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深圳服务理念。
“做好事,我们不要高度去讲奉献,重要的是需要去讲“提升”。”袁子弹说,“因为付出,所以收获了成长,收获了提升自我的能力。读书其实也是如此,我们不要去讲读书能给我们带来物质化的东西,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提升自我。”
今天,今天是世界读书日,4月21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24小时书吧举动“世界读书日高端对话”活动,主题为“全民阅读:个人、城市、民族——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为什么是深圳?”
活动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李凤亮,围绕“全民阅读的推广可以为深圳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出哪些贡献”“阅读应如何为创新助力”和“阅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怎样的作用和影响”等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基石。论坛中,王京生表示,读书对个人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三句话,即“以读书为荣”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念,“以读书为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以读书为用”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
“今天我们要争创全国城市文明典范,着眼以人为本,就绕不开让读书渗透到千家万户。只要社会各阶层养成读书风气,人们就会沉浸在幸福之中,提升个人素质。”王京生说道。
今年3月份,全市各大文化单位为市民提供了大量阅读资源,让“慢”时光充满书香味道。
李凤亮表示,人们习惯了“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但现在,我们有时间深度读书。在南科大,老师们会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使学生们的焦虑情绪得到了释放。
“如果仅是碎片化阅读,就难以享受到阅读的真正乐趣。我们希望坚持经典阅读,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同时让阅读多样化、让生活多姿彩。”王京生表示。
关于阅读,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总有这样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
年,金庸先生在市民中心的讲座,引得城市交通短暂瘫痪;年,白岩松先生仰视求知若渴的听众,赞叹中心书城大台阶是中国最美好的风景;年,为赴迟子建之约,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的读者们,用浅蓝色口罩下的呼吸,鼓动起一片读书的天空……
仿佛是一场场从阅读出发的名家思想之旅,遍布城市各处的人们终于相聚、获得共鸣,在静水深流中找到向下扎根、向上攀登的力量。如今的读书月,是文化的闹钟,是城市的雅集,是阅读的节日。每年金秋,续写与名家的共读之约,也已成为深圳市民的生活风尚。
世界读书日专题:文化中国,从阅读开始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
其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发展历史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球大会上提出“世界图书日”的设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将方案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来,俄罗斯认为,“世界图书日”还应当增加版权的概念。设立世界读书日的建议是由西班牙提出的,其灵感源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圣乔治节”。另据图书馆杂志,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年4月23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设立宗旨
织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但在我国这个日子还没有广为人知,近两年开始有出版社和书店搞一些公益活动。
主旨宣言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深圳读书月的诞生
深圳与书的结缘由来已久。年,第七届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没想到在这座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城市却上演了空前的火热场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为整个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带来了契机——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通过发展全民阅读的方式,稳步提高市民的素质。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了绝大部分深圳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而知识分子引导阅读,是深圳推广全民阅读当中的成功经验。”国务院参事、原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在接受深爱榜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深圳读书月的创办者之一,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印象深刻:“虽然那时候深圳没有什么文化名人,但文化是可以流动的,仍然可以为我们所用。”于是,在年第二届读书月上,他们请来了饶宗颐、陈佳洱、牛憨笨、谢冕、余秋雨等知名学者担任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的特别顾问,对深圳的阅读进行指导。
此后的二十年间,金庸、二月河、莫言、毕飞宇、张抗抗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陆续到来,他们或登坛开讲,或推荐好书,或创意策划,成为深圳全民阅读的传播者、真诚的推广者。
“这些学者对深圳读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方向性和激励性的影响,他们的到来也使深圳的读书热情日益高涨。”王京生说,从初期的开启山林、筚路蓝缕,一直到今天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深圳率先进行阅读立法,知识界文化界和科技界的引领和支持都至关重要。
无论是好书评选,还是登台演讲,这些实际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以读书为荣”的价值观,让“以读书为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以读书为用”成为成功的阶梯,让阅读丰富国民的精神世界和创造性。
正如王夫之所云:“医俗别无方,惟有读书是。”对阅读的广泛认同,成为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人文基底。金庸曾评价道:“对一个城市的认同开始于,也着眼于对这个城市的文化认同,深圳,正在成为因读书而受人尊重的城市。”
“以阳光心态面对人生、以辛勤劳动创造生活、以感恩情怀回报社会”年,依托深圳读书月为平台,“青工大课堂”正式诞生。袁子弹作为“青工大课堂”的主要策划人,他也成为了深圳的一名职业公益人。
据介绍,年11月,在深圳读书月组委会的支持下,“青工大课堂”活动正式启动,通过多年的运作,为青工“量身打造”的“青工大课堂”已经成为深圳读书月的一个亮点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先后为青年开展各类讲座多场,惠及青年万,年,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在民政局正式注册,是专业服务于青工的首家民间公益机构,也是深圳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首个孵化成型的社会组织。
袁子弹在接受深爱榜融媒体记者采访时说,十几年来,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结合相关政府的资源,开展一系列有影响力、深受青工喜爱的公益活动。同时,也通过时代青工“公益联盟”合作的组织发展方式,在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活动项目方面都慢慢地健全与完善。特别是倡导成立的“公益创业”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在商业模式上也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线,并开发出一些结合公益来推动商业模式的项目。
“读书活动一方面是非常个人的行为,另一方面知识性专业性极强,深圳推广阅读,除了政府要倡导,全社会要参与,企业来承办,还有一条是始终建立专家指导。”国务院参事、原深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认为:“青工大课堂”品牌的诞生及袁子弹个人的成长,就是深圳读书月大氛围的一种必然。
年“青工大课堂”的诞生,年深圳市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的成立,也见证着深圳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样,从年全国第一个阅读联合组织——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成立以来,目前深圳已经发展有多个阅读组织,包括很多文化精英和有情怀的知识分子,成为阅读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
如何让知识分子在阅读引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全民阅读的推广当中,比较缺乏的是职业书评人。公众需要知识分子来引领阅读,把书的信息让专业的理解转换成一种大众解读,再传递给读者,慢慢引领普通读者的眼光和格调越来越高。”尹昌龙建议,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在从事这份事业的时候,也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不但需要有一流的眼光,也要具备公正的态度,同时还要有公共关怀和坚持。“读书不能带来政绩,不像抓GDP有看得见的成果,而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不能有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不怕寂寞不怕艰难,坚守这份‘高贵的坚持’。”
“阅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一个基础工程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大学教授,包括各方面的文艺工作者,从他们各自的专业领域或者高校走出来,推动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的阅读,从而形成一种教育文化,在文艺、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全民阅读之间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相互激荡的关系,引领阅读事业走向一个更新的未来。”王京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