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忱
关于装置艺术的起源,无论是英国批评家尼古拉的“法国邮递员修建造型怪异的理想宫殿”说,还是美国艺术评论家胡大卫斯的“原始人法国拉斯科的洞窟绘画”说,如果从英、美两国学者的说法谈开来,中华大地上的远古先民们,有多少人将是装置艺术的鼻祖?因此,笔者为了不被人说成是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评论立场谈装置艺术,更愿意从20世纪的马塞尔·杜尚说起,因为艺术,有群体艺术感应之后,才能够视其为艺术作品,装置艺术亦如此。
杜尚在年把一个现成的男用小便池签上了他的假名R.MUTT后,将其送入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会,将其命名为《泉》。被装置艺术研究者看作,这即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装置艺术的创世作品,也是艺术家对艺术创作在那个时代的个性态度的表达。当然,是不是艺术?每个国家的认同感不同,同一个国家的普通观众和专业艺术家中从事不同门类艺术创作者们的意见也不一样。
装置艺术的概念传入中国,发展至今已三十余年。在呈现、展陈的场地、形式、创作内容和意义认知上,已经有了“洋为中用”的改变和升华,且有了将简陋的厂房、仓库和广场再利用和环境保护、生命思考、废弃物再利用、预防灾害等主题结合,更加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并关照社会问题的装置艺术创作理念,在满足个性化心理的艺术创作的同时,关照社会需求和大众关切。当然,普通非专业的观赏者更愿意称其为雕塑,虽然雕塑和装置艺术的专业里是有大不同的,但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开始对装置艺术尝试着去理解、去欣赏。
从杜尚的小便池参展,到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当一个高9.8米、宽1.5米,用废旧钢材约13吨,废旧零部件约块,由废旧农机、汽车等材料构成的命名为《重生》的装置艺术作品矗立在天津清河生态农场的入口处时,引起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