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脱口秀大会4》播出的那两天,微博热搜便会被占领,演员cut片段四处流传。短小精湛的表达形式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法则,谈论的话题切中当下的生活,受到大众的欢迎。
作为舶来的喜剧文化,脱口秀正在国内大城市中快速扎根。行业蒸蒸日上,在上海,线下演出早已一票难求。
年,在深圳做翻译的程璐接触到脱口秀。从加入脱口秀俱乐部,成为脱口秀节目编剧,到如今成为笑果的首席编剧,十年的时间过去,他成为一个“专业讲笑话”的人。
十年间,脱口秀行业从无到有。而即使在无人问津的最初,程璐都对这一艺术形式秉持着外人难以理解的热情,相信它的未来,为它的发展默默付出。
一个脱口秀演员,随着行业一起腾飞。程璐将脱口秀视作终身职业,他说:只要行业好,我就会好。
不悲伤的脱口秀演员
第四季脱口秀大会录制之前,程璐陷入了焦虑。
除了担任首席编剧,他要作为卡司上台表演。而上台表演,需要一个鲜明的"人设"。过去的身份走不通了,得想个新的。程璐原本打算讲自己孤身去迪士尼乐园玩的事,“不够,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这样的浓度,不够的”。
对于像程璐这样的老卡司,这季脱口秀大会可谓一次挑战,大家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新人实力强劲,带来产自更加丰富生活经验的新奇段子。他们是警察、抗癌专家,家庭主妇……技术水平也比原来更高,很多人都在线下练过。
那一阵子,他很忙碌。给所有的脱口秀演员开读稿会,帮他们修改内容,留给自己的时间很紧。录制的日期一天天近了,最后,他讲了自己做领导的经历。在舞台上,他调侃道:"脱口秀演员,聪明的穷鬼,领导,有钱的傻子。"他指出自己双重身份之间的抵牾之处。效果不错,他拿到了四盏灯。这份稿子临录制前两三天才写好。
程璐参加《脱口秀大会4》
这是程璐熟悉的压力,也是所有脱口秀演员共有的状态。难以承受的时候,他靠冲凉放松。不停地创造好内容的压力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跟歌手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段子一旦讲了之后,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你不会再拿来讲嘛,就是大家不想听老段子,就要一直写新的,而且要一直写的比原来更好。”
灵感的唯一来源是生活。对很多演员而言,痛苦和烦恼是他们创作的素材。没有别的出路,创作是对准自己,在自己的经历上不断开垦。许多新近走红的脱口秀演员,面临着相似的考验,生活变好了,烦恼变少了,结果素材没了。
程璐某种程度上是个异类。他烦恼很少,李诞称他是“全上海最快乐的男人”。他分析自己的性格,“没有童年的底层痛苦”:他从小成绩不错,给自己争取到了自由。家长不怎么管,他喜欢什么就去做——专业、学校、职业,全是自己选的。
更重要的是,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脱口秀这件事情我也太喜欢了,工作也很好啊,很快乐嘛,挺开心嘛。"身边的同事全是他的朋友,关系融洽。
相比新脱口秀演员,他更早面临了缺乏烦恼的问题。这没有难住他,他转念一想,“不能说一直生活很差很惨,才能讲脱口秀吧?那这个行业咋办?要接受自己生活的变化,然后在你的新生活里面找出素材,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脱口秀也可以用快乐创作,给大家讲一些快乐的东西,也是成立的。
他在自己的新生活中找素材,捕捉细微的烦恼和尴尬:“其实当领导,我也是有一些烦恼。很尴尬的是,我觉得我跟大家的身份一下隔开了。”过去,他喜欢开周围人的玩笑。笑果的董事长天天穿三件套,衬衫,西装,皮鞋。有一次他们一同去参加高端的鸡尾酒会,被要求穿得正式。董事长还是穿着三件套,程璐笑他:领导,你今天怎么穿得这么普通啊?
成为领导之后,身份调转,他成了周围人打趣的对象:“他们编了无数的段子来讽刺我,我又很无能为力,真的有些不太适应。”
一个脱口秀明星的十年
时间回到年,程璐还未成为领导,甚至不是脱口秀演员,他还在深圳的出租屋里做翻译。那一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他翻译了以色列馆的内容,介绍馆内产品和设计理念;口译也做,美国心理学老师来讲课,他杵在边上逐句翻译。这段经历后来被他写在了自己的脱口秀里,他说自己在听不懂的地方自由发挥,观众们奇怪为什么一个美国老师,满口山东自黑梗。
那是他脱口秀天赋的闪现。这样的天赋在更早的时候就露出苗头。学生时代,每个班上都有这样的同学,喜欢接老师的话,逗乐全班人。但那是差生做的事情,程璐从小成绩好,没办法担当这个角色,他只好把想出来的段子讲给同桌听。憋不住笑的同桌不幸被老师发现,被认为没有好好学习。后来他做这一行,很多同学十分诧异,他的幽默在小时候是一个秘密。同桌也很惊讶,没想到他成为一个“专业讲笑话”的人。
就在年,“专业讲笑话”的人找到舞台,程璐开始接触脱口秀。脱口秀(stand-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