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迷恋上文字后,我和写作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白天是要上班的,晚上才有时间码字。写作不能养家,加上开始的时候自身的创作能力尚浅,所以只能定位在业余爱好的范畴内。有人说这个爱好很高雅,有人说这很无趣,也有人说这活辛苦还挣不了钱没搞头。我觉得根本没必要考虑那么多,开心就好。大多数人的业余时间估计也都是浪费了,既然都是浪费,那就做一点令自己开心的事吧!
很多人都在写诗,你也写他也写,大家都在写。有多少人曾想过:我们为什么而写诗?
诗是什么?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吗?是生命的感悟叹息吗?
诗应该就是我们的内心,你需要做的就是提炼,诗就是当我们无法用语言描绘时的语言。科幻片“超体”的结尾,女主人公大脑的潜能被完全激活后她看到了宇宙最初始的那个地方,绚烂的时空之美让她无法言表,女主人公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只有一位诗人才可以表达眼前了。
有时候,人会有这样的一个心理,如果觉得一个人品行不好或者看一个人不顺眼,这个人做的任何事,说的每一句话,在你的眼里都是虚伪不入眼的,他写的东西自然也不是你所认同的。比如你会说:这样一个大汉奸,他写的诗能是什么样子啊?其实你错了,坏人未必写不出好文章来,坏人的文章里同样也有正面的东西,也有诚恳的东西。况且好人和坏人有时候也只是相对的。为什么现在人很少有研究日本这个民族的,因为日本曾经残害过我们,大家痛恨日本也就不去研究学习他们的东西了,可是你却不知道,日本从来都是在偷偷研究中华文化,自唐代起一直至今从未停止过。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们一直在了解我们,而我们却不愿意去了解他们,多么可怕。
再回到写作这件事上,我觉得想写好就要多读,广泛的读,读的多了,思想就丰富,写出来的文字也才会有血有肉。
我写文章很快,一般半个小时就能够写出一篇。但是为这篇文章,我可能要花上三天时间去思考,有时候想着想着突然会有一个灵感,灵感是稍纵即逝的东西,一定把它抓住,我一般会在手机的记事本里记下来以备后用。储备多了,写作就会变得简单,也会很快,这篇文章写完了,我就会继续思考,想文章。
如此循环,思维永远不会枯竭,生活中处处皆是创作题材,所以还必须注意观察生活,做一个诚诚恳恳的生活观察者,生活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学习并非唯有阅读一种方式,生活中处处皆有学问,你和别人聊天时得到一个信息,是一种学习,你到外面游玩,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了当地的人文景观,熟悉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接触了很多新鲜事物,这不都是一种学习吗?
综上所述,写作靠兴趣,靠思考,靠学习,靠观察。同时更加需要一个人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只有生活变得简单了,才有精力和时间搞创作,你也无需把生活的全部给她,只需三分之一的时间交给写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请提出您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