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因学历低而自卑过?
你是否因求职太难苦恼过?
你是否因工作经验欠缺郁闷过?
你是否因人生起点不高忧愁过?
你是否因苦苦地挣扎在社会底层哀愁过……
或许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烦闷和苦楚,尤其最近两年,因为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停工减产,人们不得不面对裁员、减薪的残酷现实。
而学历、经验、人脉、背景等像一道道天堑鸿沟,把人阻隔在千山万水之外,望而生叹。
就像站在山脚的人,与站在山顶的人,他们始终隔着一座山的距离。
但人世间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
《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的人生经营原则》一书中,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用真挚、热情和坦诚的态度,讲述了自己传奇而又励志的一生。
17岁,他从高中辍学,开始打工生涯;
25岁只身闯荡美国,挖掘人生第一桶金;
35岁创办个性二手书书店COWBOOKS,正式走上从商之路;
40岁出任总编辑,将低迷的老牌杂志做成销量百万的生活指南;
49岁又进军IT行业,做料理网站CEO,开启了更有挑战的人生篇章。
丰富的创业经历,传奇的职场生涯,多彩的生活故事,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总结出普通人从低处走向山峰,不断向上生长的底层逻辑。
那就是超越期待——为对方提供超越期待的东西,让更多人开心、感动,从而收获惊喜,走向成功。
正如作者松浦弥太郎先生说的,“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基于这个规则运行。”
在《超越期待》这本书中,它不仅有写给普通人的人生经营顿悟,更有消除焦虑、重焕自信。活出人生无限可能的秘密。
即使起点很低,甚至微不足道,只要能在工作或在人际交往中超越人们的期待,就能快速提升自己的价值,活出富足的人生。
那么,究竟如何做到超越期待呢?作者松浦弥太郎分享了6条黄金定律。
01带着经营者意识,用商业思维思考人生
如果要用一个头衔形容自己,你觉得最贴切的是什么呢?
人们常常会说是学者、记者、演员、警察、公务员、教师、经理等职业名称。
但松浦弥太郎认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归根结底都可以用“商人”这个头衔一概而论。
因为所有工作的本质,无论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开心,亦或是为了闻名于世,最终都是帮助他人消除困惑,自己获得利益。
这与商人做生意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付出与回报的等价交换。
所以,把自己当做从商资本,像经营公司那样,经营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精准地提升自己,成为人生赢家。
松浦弥太郎从十几岁起就用商业思维思考人生,不管是当职员还是自己做老板,他都像经营者一样,用主人翁的意识去做每一件事。
不仅遇事不抱怨、不偷懒,而且还尽可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主动解决问题,花心思发展壮大公司。
而这也是他从一名辍学打工者,逆袭成为风靡日本的美学家的首要原因。
02只要能看到成功的希望,就立即采取行动,主动推销自己
松浦弥太郎分享了早年打拼的故事。
那时,他还是一个上门推销二手书刊的小商贩。
他以为,凭着优质的书刊,精美的画册,还有稀缺的资源,他能很快打开市场,积攒到第一桶金。
不料,不管他如何卖力介绍产品,客户都兴趣缺缺。
朋友真诚地建议道,“推销书之前要先学会推销自己,客户只有对你感兴趣,才会对你的产品有购买欲。”
豁然开朗的松浦弥太郎重新调整自己的做法,每次会面时,他不再一上来就介绍产品,而是与客户聊自己的事情:
“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
“我在美国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我最热衷的是什么,经历了哪些失败……”
虽然只是简短地介绍自己,效果却出奇地好,很多客户不仅对他感兴趣,还把朋友介绍给他,书的销售越来越好。
由此,松浦弥太郎总结出一个成功准则:主动推销自己,建立自我品牌。
当然,建立自我品牌不是过分地夸耀自己,而是让对方喜欢自己,并变成自己的支持者。
如果你能被对方喜欢,接纳,那么你的商品或服务就更容易售出。
03磨炼觉察力,用心观察和思考
松浦弥太郎常说,“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其实最强的不是能力,而是觉察力。”
一个具备觉察力的人,能在现有思考的基础上,预测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从容就对,甚至可以提前筹谋。
但觉察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用心观察生活,磨炼出来的。
松浦弥太郎接任《生活手贴》总编辑后,杂志销量一直低迷难以提升,焦虑的他走进一间便利店,漫无目标地徘徊着。
他想,如果店里有一个排解心情郁闷的商品,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
没想到恰好这个念头,启发了他解决难题的思路。
他突发灵感,如果杂志能贴近读者内心,让人们忘记烦恼、消除困扰,畅快心情,又何愁没销量呢。
于是,松浦弥太郎紧跟时事动态,提前预想预测,围绕“消除困扰”策划选题,很快把《生活手贴》做成了百万销量的现象级刊物。
老话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管顺逆,多磨炼自己的觉察力,凡事提前准备,这样方能遇事不慌,有备无患。
04不要只做同行,还要做合作者
如果想把生意做大,就不要只做同行,要争取成为对方的合作者。
同行只是生意的往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交易,双方关系可以被随时取代。
而合作者,并不只是完成被安排的工作,还可以提出方案建议,彼此之间既有信任,更有携手共进的愿景。
《超越期待》书中讲道,这一理念并不仅仅局限于商业往来,它同样适用于职场晋升。
作为员工与上司相处中,只是完成上司分配的工作,他只是一名合格的员工,不足以取得上司的信任。
但如果能够花心思,不断为公司提供新方案,解决公司困境或发展问题,那么员工与上司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
很有可能从员工,不断进阶为上司的左膀右臂,公司的合伙人。
正如松浦弥太郎说的,“我一直认为,不能仅仅着眼于工作本身,重要的是把工作当作做生意。”
做生意最基本的是超越人们的期待,让对方获得更多利益,构建共赢框架。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信任,双方的合作才能长久,工作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
05我们无从选择工作中遇到的人,越不喜欢的人越要主动会见
看过一个调查:“公司里最难的工作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不是市场营销,也不是程序开发,而是和他人交流。
在工作中,难免遇到无法沟通或自己不喜欢的人,但你不能凭着自己的喜好,只去见自己想见的人。
那么,如何处理那些不想见又不得不见的人呢?
松浦弥太郎的做法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带着享受的心情去和对方见面。
他曾和一位公认不好相处的人有过一段故事。
起初,他们的会见很不顺畅,彼此心情都不愉悦。
为缓和关系,松浦弥太郎主动增加见面次数,并尝试着用一种乐在其中的心情去对待。
他主动展现“我想和你见面”“我想和你增进了解”的姿态,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不仅成了好朋友,在事业上也彼此促进,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事后,松浦弥太郎无比感慨地说,若因为“不想见”放弃接触,或许他将与新机遇失之交臂。
因为主动会见不喜欢的人,更多的是能磨炼自信心,打开自己不擅长的局面。
06用行动解决失误,失败了也不拖延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崎岖坎坷,遭受风吹雨打。
但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巴顿将军曾说,“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松浦弥太郎职业生涯中,曾经面临过多次失败,但不管损失有多大,他都不会把时间花费在自责上,而是好好思考如何应对失败。
工作中,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口头禅,“与其随口说不好意思,不如用行动解决失误。”
因为下意识地说“不好意思”,会降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让人觉得你很不自信。
所以,能立即解决的就直接说:“现在立刻修改”。
需要解释的,就明确地说“因为某某原因推迟了,在某某日之前能够确认”。
这样从容大方地修正问题或解释情况,既能让人看到很强的行动力,还能让对方感受到你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的态度。
正如《超越期待》书中所说,“最终成为问题的并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面对、解决问题的方式。”
成年人的世界,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敢于直面问题,正视问题,才能更好地激发潜能,活出风采。
▽
松浦弥太郎认为,“做生意最基本的是超越人们的期待,总之,为人效劳,让对方高兴、有钱赚,自己最终也会因此获得利益,这就是做生意的根本,秉承这一原则,我们才能得到信任,生意才能得以持续。”
如果你无法享受当前的工作,工作会让你倍感焦虑、痛苦;
如果你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无法一心一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如果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不妨看看这本书,听一听“逆袭大师”的传奇经历,或许你会消除焦虑,重燃自信,甚至有勇气重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