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给予了人类无限的启发。在与其它物种的相处过程中,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设备和工具,创造出适用于人类生产、学习和生活的技术,持续有效地解决问题。
编辑人类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根据青蛙发明了电子蛙眼,为世界的交通以及军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发明的灵感来自于动植物?
01直升机
早在20世纪,人们发现晴蜓在昆虫类的动物中可说是飞行冠军。蜻蜓通过翅膀振动可产生不同于周围大气的局部不稳定气流,并利用气流产生的涡流来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飞行,还能向后和左右两侧飞行,其向前飞行速度可达72公里/小时。此外,蜻蜓的飞行行为简单,仅靠两对翅膀不停地拍打。受它的启示,人们开始幻想造出一种不需跑道,直接从地面升起的飞机。
莱特兄弟第一个造出一种直升飞机模型。年,世界上第一架像晴蜓一样的直升飞机由法国工程师伯雷格和黎歇才研制成功。这架直升飞机没有翅膀,机身两旁各有一条长长的机臂,每一机臂头上有两副能在水平方向上旋转的四叶螺旋桨;当四副螺旋桨转时,直升机就可从地面上垂直升起。在试飞时发现飞机振动厉害,安全性能差,发生过许多机毁人亡的事故,科学家们反复研究蜻蜓飞行时的样子以及它翅膀的结构发现:蜻蜓的翅膀边上有一块较重的褐色的厚片,可以保持飞行时的平稳,科学家发现后如获至宝,立即给直升机的机翼边上加重,这样一来飞机的平稳度大大提高,很少发生事故,直升机就这样诞生了。
02雷达
年夏季的一个夜晚,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带着这个疑问做了一些小实验。他猜测蝙蝠是不是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才能在天空自由飞行?于是他做了一项实验,首先蒙住蝙蝠的眼睛,看蝙蝠是否是依靠眼睛来观察方向,但蒙上眼睛的蝙蝠依旧可以自由飞行;后来有相继的蒙上它的鼻子、在翅膀上刷油漆都没能影响蝙蝠的飞行,蝙蝠的大耳朵引起了斯帕拉捷的注意,于是他就将蝙蝠的耳朵堵上,这一次,飞上天的蝙蝠东碰西撞的,很快就跌了下来。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终于弄清楚: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它的喉头发出一种超过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高频声波,这种声波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来,它们用它们的大耳朵接收了这种返回来的超声波,使它门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引导它们能在黑暗中自由飞行。因此,科学家们通过蝙蝠在夜里的“超声波”导航的原理,发明出了雷达。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03蝴蝶与卫星控温系统
位于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受到阳光的强烈照射时,卫星表面温度会高达℃;而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至零下℃左右,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各种仪器仪表,这曾使航天科学家伤透了脑筋。
后来,科学工作者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原来在蝴蝶体表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有着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阳光直射、气温上升时鳞片自动张开,以调整阳光照射的角度,从而减少对热能的吸收;而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让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科学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转载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是出于传播更多资讯的目的。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