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冲上热搜。
此事源于2月21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对63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进行规范调整。
其中,为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通过组织专家论证,在费用可控、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项涉及人群广、诊疗必需、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省级单位。
借此,在“拼娃”这件事上,北京一跃而上,成为了领头羊。
随后,“为了生育率操碎了心”“什么时候全国推广?”等言论迅速占据微博评论区。
受此影响,截至今日收盘,辅助生殖相关概念股锦欣生殖、贝康医疗等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康芝药业直接涨停。
01
辅助生殖首次纳入医保
其实,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早有迹象。尤其自年5月,三孩政策在我国正式实行后,民众对此呼声更为强烈。
然而,一开始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不孕不育’辅助治疗纳入国家医保提高人口增长的建议”做出以下回复:
目前尚不具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条件,将通过公益基金对部分特殊群体提供适当补贴;
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针对"不孕不育"的新型保险产品,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彼时,“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无望”一说在业内流传甚广,一片哀嚎。
时隔两月,事情有了转机。年9月15日,国家医保局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将指导各地立足“保基本”的定位,逐步把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
而今,随着前两日北京市医保局相关文件的发布,北京成为“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首个落地之所。
此次16项纳入北京医保的辅助生殖项目包括体外授精胚胎培养、囊胚培养等,其中有2项是IUI(人工授精)项目,1项是二代IVF(试管婴儿)项目,3项是三代IVF项目,其余则为胚胎储存等项目。
目前,通知显示,北京市具有辅助生殖资质的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共15家。新政策将于3月26日落地,适用于北京市公立医疗机构,非公立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15家医疗机构包括:
首都医科医院
首都医科医院
中国医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北医院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医院
02
辅助生殖概念股普涨
受此影响,辅助生殖概念股火了。辅助生殖板块普遍拉升上涨。
以有“辅助生殖第一股”之称的锦欣生殖为例,截至今日收盘,报9.29港元/股,上涨0.98%。
截图来源:富途牛牛
锦欣生殖旗下包括成都西囡、深圳中山、武汉锦欣、美国HRCFertility及锦瑞医疗中心(美国HRC东南亚中心)五大辅助生殖技术中心。年6月25日,锦欣生殖在香港挂牌上市,被称为“中国非公辅助生殖第一股”。
此外,康芝药业、贝康医疗等多个相关概念股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截图来源:富途牛牛
2月23日,康芝药业涨停收盘,收盘价10.78元。截止收盘封单资金为.98万元,占其流通市值0.68%。
而主营辅助生殖器械的贝康医疗收盘报7.港元/股,上涨4.01%,总市值为19.89亿。值得注意的是,贝康医疗的PGT-A试剂盒是国内首个及唯一获批的第三代试管婴儿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用于在胚胎植入母体前,来检测试管婴儿过程中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
此次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相关行业龙头在二级市场上有所受益并不意外。
平安证券认为,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下游的医疗服务企业将率先受益。我国辅助生殖用药市场仍然为进口主导,若未来药品市场进行集采,则有望推动市场竞争格局重构,从而为国产药企带来机会。
03
“什么时候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什么时候全国推广?”则成为了另一